课件编号7831429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四 唐诗五首(一)(野望、黄鹤楼和使至塞上)导学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12863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塞上,使至,黄鹤楼,野望,五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四 唐诗五首(一) 望野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资料链接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野望》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课文详解 古今对译 注释 望野 东皋 薄暮 望, 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 徙倚 欲 何 依。 (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树树皆 秋 色, 树木都染上了枯黄的颜色, 山山 唯落晖 。 起伏的山峦在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 牧 人 驱 犊返,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圈, 猎马带 禽归。 猎马带着猎物归来。 相 顾 无 相识 ,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 长歌怀采薇。 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 齐了。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dú):小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名师点评 本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朗读节奏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名句赏析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赏析: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这两句诗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抒情:徙倚 何依 静态:树树 山山 彷徨无依 望野 绘景 动态:驱犊返 带禽归 孤独抑郁 情景交融:长歌 采薇 中心思想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写作特点 1.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符合律诗的基本章法。 2.朴素清新,流畅自然。 这首诗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黄鹤楼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汉族,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