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长征 一、根据拼音写生字。 规lǜ( ) 铁suǒ( ) 悬yá( )峭壁 大dù( )河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寒 :①冷; ②害怕; ③穷困。 1.他自幼家境贫寒,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 2.站在泸定桥,看着脚下的滔滔江水,真叫人心惊胆寒。( ) 3.从明天开始,受西伯利亚寒潮的影响,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 ) 三、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写两个含有“山”和“海”的成语。 刀山火海 _____ _____ 2.写两个含有“万”和“千”的成语。 万古千秋 _____ _____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磅礴”的“磅”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ánɡ”,它的另一种读音是“bànɡ”。( ) 2.“三军”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的三路大军。( ) 3.“七律”是指每句有七个字的律诗。( ) 4.《七律·长征》这首诗的中间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 五、理解诗句,填一填,选一选。 1.“_____,_____”统领全诗。请你用成语来形容长征中的“难”(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但是红军却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我们可以从“_____”和“_____”中看出来。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_____; “走泥丸”是指_____。 (2)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两句是《七律·长征》的颈联。 B.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 )后的欢快心情。 A.抢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 )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尽开颜:_____。 句意: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填空。 1.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开始于_____年_____月,结束于_____年_____月,历时一年,行程约_____里。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展开叙事抒情的。 3.诗中列举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一个是巧渡_____,一个是飞夺_____。 4.红军长征途中过的最后一座山,就是诗中提到的_____。 七、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2.“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中间四句上,其中_____和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和_____是“万水”的代表。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 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练习。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①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②江天万里霜。 注释:①黄花:菊花。②寥廓:高原空旷。 1.下面关于《采桑子·重阳》这首词,说法正确的是( ) A.“采桑子”是词的题目,“重阳”点明创作的时间。 B.“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 C.“采桑子”是主标题,“重阳”是副标题。 2.“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多选题)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 3.对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B.作者通过对茫茫江天、无边秋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 C.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这些景象的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