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842678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音乐小网站《一、简谱基础知识 奇妙的音乐手势》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28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简谱,网站
  • cover
《奇妙的音乐手势》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运用柯尔文手势认识七个音符 2、了解并学会?“柯尔文手势”? 3、熟练运用“柯尔文手势”从DO—高音DO.? 4、借助“柯尔文手势”模唱唱名,演唱简单歌曲。 教学重点:掌握柯尔文手势。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记忆柯尔文手势,认识七个音符。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演唱法、启发式、引导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律动引领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师:播放音乐带着学生进行放松活动。?生:听音乐跟随教师进行音乐活动。、 二、导入新课? 1、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下面老师给大家弹奏两个音,请说说这两个音有什么不同?高音:尖细、轻巧。低音:粗重、深沉。在简谱中音的高低是由1、2、3、4、5、6、7这几个音符来表示,分别唱做DO、RE、MI、FA、SOL、LA、SI。我们可以通过唱、奏等形式来体现音的高低关系,同时还可以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高低位置来代表七种不同的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奇妙的音乐手势———科尔文手势。 2、简介柯尔文手势(观看课件)“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约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它的基本作用是“柯尔文手势”目的是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教师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恰当的手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柯尔文手势”也可以说是实际高度的“音阶手势”,通过手势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感受音高、触摸音高,从而确定音高概念,它对于音高的掌握起到了辅助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这就是科尔文手势图,国外很多小朋友都用它来训练音高。接下来请看老师示范。 3、分步介绍柯尔文手势(出示画面)?学生通过观看手势图片,熟悉手势准确位置。老师示范手势具体位置,学生练习并分组展示。让学生掌握手势的准确位置,并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手势位置,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 师:下面我来介绍各个音的不同手势位置?(依次出示各手势图片)?师:DO?手轻轻握拳?师:RE?手指并拢翘起呈45度?师:MI?手指并拢伸平?师:FA?大拇指伸出向下,其他四指握拳?师:SOL五指并拢伸直,手掌竖起?师:LA?手指成半握拳状,手心像握着一枚鸡蛋或乒乓球?师:SI?食指伸出翘起其余四指握拳?师:?DO?高音哆,再次回到手轻轻握拳状。接下来跟我一起做科尔文手势。 4、为了更加形象、直观的学习柯尔文手势,我们通过一套七个音符的手势童谣来学习。创编了一套七个音符的手势童谣:DO是小手攥拳头,RE是快乐小滑梯,MI是我的小平台,FA是“真棒”倒过来,?SOI是小门关上来,LA?是把门快打开,SI?是食指向天空,然后我们再唱DO!唱DO时,手势稳重,以示主音,手势的起点在腰部,提示学生在发d0音时它的韵母是O的形,所以手势半握拳成O形,以提示学生发音;唱fa?时,大拇指向下,它表明唱fa的感觉要向mi靠拢;唱si时,用食指指向do音,它表明si的不稳定性,体现出si到do的半音关系等等。请听《DO?RE?MI》歌曲,跟我一起来做科尔文手势,然后像歌曲《DO?RE?MI》一样配上简单的旋律,师生跟着旋律互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律动中学会手势,获得愉悦地内心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就更加有趣味性。 5、每组同学分别展示柯尔文手势,让8名同学上讲台前面展示,通过丰富的练习手段(老师示范、生生互练、分组展示、个别展示)让学生熟记手势位置,建立正确的音高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