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课 我的校园 【主题说明】 小学一年级新生进入陌生的环境,感到很新奇,由于一年级新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仍然对家长存有依赖感,对小学学习和行为规范比较陌生。熟悉校园环境,树立规则意识,是小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部分,其中,了解并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是树立规则意识的一部分。 本课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的行为规范,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学校主要部门及场地设施的作用,了解学校的行为规范。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树立规则意识。 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难点: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可拍摄学校各场地设施的照片。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教材中的小学校园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PPT展示本校的“校园一角”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校园美吗?哪里美? 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多美啊!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的努力。作为一名小学生,如何做才是爱护校园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1.此处教师可酌情改变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如何爱护我们的校园。 活动一:伤心的小花朵[] 1.教师讲解图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或情境体验:剧中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2.请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反馈:引导学生意识到,有生命的花草装点着校园,校园的环境靠同学们一起创造。(解决为什么要爱护校园的问题) 心理引导: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 活动二:环境小卫士 5.请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果自己是环境小卫士,打算怎样爱护我们的校园?说的越多越好。 6.教师反馈: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看待爱护校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校园的行为规范。(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心理引导:从理解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1.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生回答爱护校园的做法时,教师应给予积极、及时的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充分表达! 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巩固爱护校园的正确做法。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引导出本环节。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儿歌中的哪些做法同学们做的比较好,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3.请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反馈和补充。爱护校园的方法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校园和教室卫生、遇到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要及时制止等。 心理引导:巩固提升已经了解的知识,由感性的认知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强化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1.本环节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可酌情添加诸如“抽签”、“击鼓传花”这样的活动增强趣味性。 2.本环节用时至少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对课堂学习的领悟和运用。 1.教师向学生说明“校园环境小卫士手册”的填写要求,并向学生说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在写“表现”这一项时,学生和家长一起列出的越多越好! 2.教师可带领学生填写书本中上课当天的表现。 3.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补充。 心理引导: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将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1.此环节可由教师灵活安排活动方式。 2.教师的反馈应及时、以鼓励为主。 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练习题】[] 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 A.爱护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