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92942

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设计

日期:2024-04-3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304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必修,高中,生物,第二,环境
  • cover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机制。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2)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3)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动态显示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 2.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缺Ca细胞会引起哪些疾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 1.什么是体液?包括哪些部分?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何? 3.内环境中含有哪些物质?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性质? 4.内环境有什么作用? 过渡:内环境是沟通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纽带,它的理 授课人 补充意见 主备人教学设计 化性质受到来自细胞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以PH为例,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H2CO3等,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在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中也常常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它们进入内环境,会使PH发生偏移,但PH的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但是,生物材料和自来水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会相同吗? 二、新课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目的:1.比较自来水,缓冲剂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获得变化。 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生物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材料:自来水,缓冲剂和两种生物材料;NaOH溶液和Hcl溶液。 步骤:详见材料P10 讨论:1.就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剂? 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不同。 3.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交流:1.更像缓冲液 2.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是因为磷酸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即弱酸性的NaH2PO4生成Na2HPO4和水,强碱成为弱碱;当加入少量细胞时,可以中和酸性的Na2HPO4,生成中性的Nall和弱酸性的H3PO4,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生物材料主要包含了生物的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在这些体液中含有水,无机盐,营养物质等,其中的很多种无机盐类组成了溶液中的缓冲物质,如NaH2PO4/NaH2PO4,NaHCO3/H2CO3,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自维持PH的稳定。 如机体剧烈运动后,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H2CO3,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分解为CO2和H2O,血液中CO2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抠,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通过肾脏排出。这样,由于 授课人 补充意见 主备人教学设计 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使血液中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目的:①② 2.实验材料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 布置作业: 布置预习: 教后记: 第2课时 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生物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新课 活动: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上的“调查”。 交流:1.不同家庭成员体温不完全一致,说明人的体温有个体差异。 2.同一性别的同学的平均体温有个体差异,但相差幅度较小。 3.人的体温变化不受当地气温的变化的影响,或者说在正常情况下影响非常小。 4.同一个人的体温白天比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