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咚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隆咚锵》,充分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闹氛围,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过年的愉快情绪。 2.初步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鼓、锣,感知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并能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能积极参与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与他们合作的乐趣,提高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基本掌握鼓、锣的演奏方式,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用具 钢琴、鼓、锣、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学生在《春节序曲》的音乐声中进教室。(春节序曲开头30秒)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 师生听赏,并随音乐律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的这段音乐熟悉吗?什么时候听到的?听到这个曲子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春晚、过年、心情很好,很开心! 师:在音乐声中,哪些声音让你听了之后觉得更加热闹? (二)深入体验,自主探究 1.认识鼓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出示鼓),它是——— 生:鼓。 师:对!谁会敲一敲小鼓。(学生试奏小鼓) 师:小鼓发出怎样的声音? 生:“咚咚”。 师:你们看,鼓的肚皮圆圆的,里面空空的,能发出非常好听的“咚咚”声。我们现在也来学一学,把小嘴巴张的圆圆的,一起来发出圆润而又弹性的声音。 2.节奏游戏 师:我们今天跟小鼓做游戏, “比比谁的耳朵灵”。老师敲出一个节奏,请你用声音模仿出来。(提醒学生用“咚”读出节奏,注意强弱的变化) ① 2/4 x x ② 2/4 xx xx ③ 2/4 x﹒x xx 师:你能用身体乐器模仿出来吗?(引导学生用拍腿的方法打出来) ④ 2/4 x﹒x xx︱x 0︱ 师:老师又增加难度了。仔细看好,我在最后一拍加入了什么动作?(老师用动作表示休止符) 师:这个动作表示这儿不能发出声音,因为这儿有一个“o”,叫做休止符,表示要停止一拍。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听音发声练习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调皮的小鼓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信你们来听一听。 (生认读“d、r、l”) 师:这三个音谁最高,谁最低? 生:“l”最低,“r”最高。 师:大家跟琴唱一唱。要唱出小鼓清脆而有弹性的声音。(学生模唱) ① 2/4 x﹒x x x︱x 0︱ ② 2/4 1﹒1 1 1︱1 0︱ ③ 2/4 2﹒2 2 2︱2 0︱ ④ 2/4 6﹒6 6 6︱6 0︱(低音6) 4.认识锣 师:小朋友们唱得可真好,你们知道吗?小鼓有一个好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出示锣的图片)它的名字叫锣。人们经常并称它们为锣鼓,可见它们真的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呢!(点击课件出示“x o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锣的声音。(师演奏锣) 师:它发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声音? 生:…… 师:我们一般模仿锣的声音为“锵”,锣的声音非常大,而且回声很长,为了让它停下来,老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现在老师来演奏,大家来模仿锣的声音。(师演示“x o”和“xo xo ︱x o ︱”,生模仿,联系和掌握休止符) 师:你们能用身体乐器来模仿吗?(生用拍手来模仿锣的节奏) 5.认识锣鼓谱 师:鼓、锣常在一起演奏表现人们高兴的心情。如果把这些声音用图形的形式写出来那就是锣鼓谱。(课件展示锣鼓谱) 在乐队中,演奏家们都是按照这些锣鼓谱来演奏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①读一读 ②拍一拍 ③分组合作演奏 (三)学唱歌曲,创造表现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合作得可真棒。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又好听又好玩的歌曲,歌曲中就唱到了这对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赏《隆咚锵》) 师:你们听到小鼓、小锣欢快的歌声了吗? 2.复听歌曲 师:他们为什么敲的这么欢快呢?让我们再仔细来听一遍。(再次听赏《隆咚锵》) 师:它们在庆祝什么节日呀? 生:过新年。 师:你听的可真仔细。你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