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学时28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的变化 1.(2010·杭州模拟)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 ) A.总能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解析:根据坐标中种群年龄结构直方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 衰退型种群,由此可预测该种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 答案:C 2.(2010·丽水模拟)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小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用性引诱剂能 够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 从而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 答案:B 3.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 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答案:B 4.右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储存其他昆虫 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 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甲、丙、乙 解析:创设情境,考查获取知识、识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种蜂从卵到成虫的生 存率,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从题目给出的条件看:叶蜂产 卵于叶上,以后任其自然生长,故生存率较低;泥蜂能够储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 的食物,生存率较叶蜂高;而蜜蜂的幼虫直接由工蜂喂养,生存率最高。 答案:A 5.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 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解析:本题是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实验方面的试题,考查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异同。在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样方法。而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中,常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即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 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 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答案:B 6.(2010·余姚模拟)鱼鳞藻、桅杆藻是鱼类的饵料, 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 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 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B.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C.在中营养化水体中,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用桅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解析:可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鱼鳞藻的数量 最早开始减少,说明其适应性最弱;在中营养化水体中,桅杆藻数量最多,有利于鱼的 生长,能量更多地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桅杆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数量逐渐减少, 它不能控制微囊藻的数量。 答案:D 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