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37641

第5课《一起来养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日期:2025-05-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9次 大小:48452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课,一起来养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第5课《一起来养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5课。本课以养蚕活动作为认识动物生长和繁殖过程的载体,学生通过饲养和持续的观察活动,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阶段。从而了解到动物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1“观察蚕卵孵化”,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蚕卵的孵化过程,了解蚕卵孵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活动2“观察蚕宝宝的变化”,让学生学习饲养蚕宝宝,为了进一步巩固数据分析的能力,在学生观察了蚕幼虫阶段特点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记录这一阶段蚕生长过程的变化数据,知道蚕每次蜕皮后体长有明显的变化。了解蚕从幼虫期化蛹的变化过程。知道蚕的幼虫经历四次蜕皮后会吐丝结茧化成蛹。活动3“蚕的一生”,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了解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最后再参照养蚕的方法去饲养蝴蝶,观察并记录蝴蝶的发育过程,进一步了解动物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二、学情分析 对于没有饲养过蚕的学生来说,或许他们在各种媒体或书籍中见过白白胖胖的蚕幼虫,但是极少见过蚕卵的,当他们看到一粒粒比芝麻还小的蚕卵时,对于它们能否变成胖胖的蚕宝宝产生了疑问。出于天性,大部分孩子都会非常喜欢养蚕,但是并没有把养蚕与科学探究联系在一起。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较好的耐心,能够坚持进行养蚕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并且蚕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探究,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本课让学生通过饲养和持续的观察活动, 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阶段,从而认识动物生长和繁殖过程。最后再参照养蚕的方法去饲养蝴蝶,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动物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阶段。 ( 4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 (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5 ) 2.初步掌握养蚕的方法。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蚕的形态变化,并通过文字、图画、照片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培养珍爱动物的意识及责任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阶段,并能说出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蚕的形态变化,并通过文字、图画、照片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刚产下的蚕卵、即将孵化的蚕卵、蚕蚁、蚕幼虫、蚕蜕皮后、蚕褪下的皮、蚕开始吐丝、吐丝完成一部分、已经完成吐丝的蚕茧、剪开的蚕茧、蚕蛾交配、蚕蛾产卵;大红蛱蝶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各种视频(蚕进食、蜕皮、吐丝、产卵)。 学具准备:放大镜、直尺、不同孵化阶段的蚕卵、蚕幼虫、蚕茧、蚕蛾、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妍妍和波波在校园里交流关于养蚕的事情。妍妍手拿一纸板的蚕卵给波波看,波波仔细观察蚕卵的外形。 问题:蚕卵会变成蚕宝宝吗? 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蚕卵会变成蚕宝宝吗?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观察蚕卵孵化 讲述: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任务:用放大镜观察刚产下的蚕卵,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记录蚕卵的外部特征。提醒:小小的蚕卵也是一个生命,要小心呵护。 交流:蚕卵的外部特征是怎样的? 小结:刚出生的蚕卵是淡黄色,形状是略扁的圆形,蚕卵很细小,直径约1毫米。任务:持续观察蚕卵的颜色及形态变化,以及蚕卵的孵化过程。 讨论:蚕卵在孵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汇报: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