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59063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9.2《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 (50PPT)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4653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
  • cover
第九单元: 林则徐 【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者】 魏 源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解说词 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 第二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早期改良思潮: 1、维新派的出现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向西方学习”新思潮影响; 洋务运动弊端使人们寻求新出路。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2、代表人物: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3、思想主张: (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3)文教,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作用;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评价: 1.讲学: 2.上书: 3.成立政治团体: 4.创办刊物: 5.设立学会、学堂、报馆: 6.论战: 广州万木草堂 1895年“公车上书” 1895年北京强学会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 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 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办学堂讲学:万木草堂 位于广州东山大塘街长兴里 2.著书立说: (1)思想: 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2)著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这就打击了正统思想赖以立论的基础,为变法维新开拓了思路。 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 制考》 —维新变法理论基础 材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 根据上则材料回答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特点:借孔子的名义宣传维新思想 说明: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合作探究】:材料参见教材“学思之窗”,回答: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3)特点: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 据乱世 生平世 太平世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4)评价: 利:减少改革阻力,有利于宣传维新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②特点: ③评价: 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维新思 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