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59839

4.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共50张PPT)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24752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历史人教版 选修4 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他后来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名孙中山。 孙中山早年曾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先后在檀香山、香港和广州等地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眼界大开。21岁时,孙中山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他博览群书,手不释卷,五年后以全校最优的成绩毕业。随后,他先后在澳门和广州等地行医。这时,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人世之媒”,联络有志改造中国的仁人志士,寻求救国的途径,开始从事政治活动。 【学思之窗】 1892年,26岁的孙中山在澳门挂牌行医。他十分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有一次,他为一位病人做手术,从病人体内取出一块如鸡蛋大小的胆结石,为患者解除了病痛,令许多人叹服。行医中,他对穷苦患者不收医金,还免费赠送药品。由于孙中山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中外求诊者很多。后来因受到葡萄牙籍医生的排挤,孙中山只好到广州行医。在那里,他遇到陆皓东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倡言革命,抨击朝政。经过反复商讨,孙中山认识到,做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只能为一小部分人治病,不能救国﹔要做一个医治整个中国的医生,就必须改革中国的政治。几年后,他由一位医生变成一位职业革命者。 你怎样看待孙中山对职业选择的认识? 答案提示:孙中山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给清政府要员李鸿章,提出自己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但是,他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能见到李鸿章。孙中山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 特别提醒 孙中山在给李鸿章上书中提出的主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在近代中国社会里,企图依靠专制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改革实现这些主张,自然是幻想。李鸿章的冷遇和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促使孙中山放弃了对清王朝的幻想,转而走上革命道路。 如图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 B.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 C.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D.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 解析:选D 漫画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1911年辛亥革命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清政府。正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愚蠢自大,导致其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毅然抛弃改良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他来到檀香山,开始在当地华侨中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兴中会章程》中,他明确指出兴中会的宗旨是“振兴中华”。 兴中会 孙中山把斗争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兴中会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第二年,他在香港建立了兴中会总机关,积极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有人告密,这次起义没有正式发动就失败了,遭到通缉的孙中山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海外流亡生活。 [历史纵横]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之后,又到了英国。在英国,孙中山被清政府驻英使馆诱捕,经过友人救助,才得以脱离危险。为了让英国人民了解事情真相,孙中山用英文写了《伦敦蒙难记》一书,在英国出版。后来这本书又被译成日、俄、中等文字,孙逸仙的名字也为许多国家所知晓,他的革命事业得到各国正义人士的同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