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60214

6.2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30991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课件,37张
  • cover
(课件网) 历史人教版 选修2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最初接受的也是中国传统教育。青年时期,他出游处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亲身体验到资本主义文明,感到远比清朝统治下的社会先进。从此,他热心研究西学,探索改造中国之道,终于走上领导维新变法之路,逐步形成包括民主思想在内的维新思想。 [学思之窗]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理论著述,主要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撰写于19世纪90年代初在广州设馆讲学期间。《新学伪经考》主要是考辩长期以来为人们笃信不.疑的“古文经”均系伪造。这虽然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但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具有很大冲击。《孔子改制考》主要是肯定和利用“今文经”中的某些说法,为维新正名。 想-想,康有为当时为什么要这样来制造维新舆论?你怎样看待它的利弊? [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当时为什么要这样来制造维新舆论?你怎样看待它的利弊? 【提示】 原因:当时古文经学是儒家的正统,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他敢于予以否定,宣布其是“伪经”,这是对恪守祖训不可变的封建传统理论的尖锐批判。他又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子这个保护神的旗号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依据。反映了其思想中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特点。 [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当时为什么要这样来制造维新舆论?你怎样看待它的利弊? 看待:康有为的这一做法,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康有为是在“跪着造反”,而且他的思想还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康有为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君主立宪的主张中。他在传统经学的包装下, 制造出一套“托古改制”的理论。他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朴道理,来论证社会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他又具体地以传统经籍中“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说,来分别比附和阐释西方的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样三个前后相序的历史时代,强调当时中国应该由据乱世的君主专制进入升平世的君主立宪制。他还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 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以后,又多次向皇帝上书或为人代笔撰写奏章。百日维新期间,他还编译《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等书进呈光绪皇帝,直接陈述变法维新的纲领和具体方案。他主张向西方学习,特别是要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使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参政,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改变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当然,他的主张也常因时而异。特别是从百日维新前夕开始,他向光绪帝建言时就不再提及设议院、立宪法之类的事,而主张在宫中设立“制度局”。他设想的“制度局是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其成员要谙熟西法,可随时面见皇帝,共同议定新政事宜。“制度局”之下设立法律、税计、学校、农商、工务、邮政等十多个分局,具体处理各有关方面政务。这显然与君主专制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 方式 以传统经学包装,“托古改制” 必要性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神圣性 尊孔子为变法改制的祖师 可能性 以“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强调当时中国应由据乱世的君主专制进入升平世的君主立宪制 知识归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民主实践 (1)维新思想 ①主张向西方学习,逐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②主张在宫中设立“制度局”,具体处理各有关方面政务,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 (2)民主实践 ①1895年领导“公车上书”后,又多次向皇帝上书或为人代笔撰写奏章。 ②主张以日本明治维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