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历史人教版 选修2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临时政府也迁到北京,南京临时政府夭折。一开始,袁世凯还摆出一副拥护共和的姿态,假惺惺地表示要“ 发扬共和之精神,荡涤专制之瑕秽”。但事实上,他一步步加紧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 1913年,袁世凯暗中指使把革命党人宋教仁杀害于上海车站。他为筹集对内镇压的军费,并借以讨好列强,又指令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革命党人逐渐看出袁世凯的真面目,对他进行抵制。 [历史纵横] 宋教仁,湖南人,辛亥革命志士。袁世凯窃夺民国大权后,宋教仁力图以议会政治来限制专制统治。他主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又到各地进行宣传游说。国民党在众参两院的议席中获得优势,宋教仁满怀希望地准备返京组阁。袁世凯势力对他恨之入骨,于1913年3月20日晚在上海车站对他行刺。宋教仁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起初,袁世凯贼喊捉贼,要悬赏缉拿凶手,实际上暗杀的主谋正是袁世凯等人。“宋教仁案”进一步暴露了袁世凯奸诈险恶的真面目。 由革命党人所担任的江西、安徽、广东几个省份的都督,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下令将他们免职,并借端派兵南下,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革命党人被迫应战。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于1913年夏秋之际历时一个多月,革命党人方面失败,史称“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的实质:二次革命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知识小结: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统治的确立 (1)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到北京。 (2)假装拥护共和,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 2.二次革命 (1)背景 ①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 ②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用于镇压革命,讨好列强。 ③革命党人抵制,江西、安徽、广东通电反对。 ④袁世凯派兵南下镇压。 (2)战况 ①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 ②1913年夏秋之际历时一个多月。 (3)结果:革命党人失败。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于1913年10月胁迫国会将他选举为“正式”大总统,然后就下令解散国民党,并着手取消国会。1914年, 袁世凯操纵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新“约法",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总统权力膨胀到近似皇权。 为使自己能够终身任最高统治者,而且得以世袭,袁世凯又指使成立参政院,由它代行立法机关职权,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继任者由总统提名。1915年, 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的签订 1914年在天坛举行的祭天活动 他又授意亲信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还组织起五花八门的复辟“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这时,一些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也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大造舆论。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即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加紧复辟的筹划。他操纵各省推举“国民代表"进行国体投票,最后由参政院作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开验各地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袁世凯下令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新年元旦正式举行登基大典。“洪宪帝制”的出笼,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不能。因为“国民代表”投票是袁世凯进行复辟活动猖獗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