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99224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化学核心考点”专题训练(五)【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4230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0,专题,解析,训练,考点,核心
  • cover
1.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_____)、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图1 图2 【提出问题】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设计与实验】 (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_____(填操作),观察到图2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①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②_____。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0.318 g,应称取_____g碳酸氢钠。 (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 图3 ①连通管的作用是_____。 ②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1,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 图4 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色 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表1 【实验结论】 (5)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_____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_____。 【反思与应用】 (6)小组同学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_____(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7)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操作 现象与结论 未知溶液分别编号为a、b,取适量a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b并振荡 _____ 2.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15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95 65 14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共生成沉淀多少克? (2)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实验后发现A装置中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边红色,D中的固体有白色变蓝色,F装置中有水流入烧杯。 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表: 反应前后 反应前 反应后 C装置中试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a c D装置中U形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b d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定能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F装置的作用:①“抽气”;②: (4)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CO存在的定量关系是: (用字母a、b、c、d表示.) 4.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