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005663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043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历史,选修,人教,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一、少年皇帝的烦恼 二、巩固统一国家 吴三桂 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 康熙即位后,三藩存在威胁到中央统治。当时康熙只有20岁,周岁才19岁,一个年轻的皇帝,但是康熙在困难面前不畏惧, 1673年,清政府下令撤掉三藩藩王称号,吴三桂等随即叛乱 。 1、平定“三藩”叛乱 尚可喜 叛乱范围: 云南 贵州 福建 广东 湖南 四川 陕西 甘肃 浙江 江西 吴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 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1624-1662)。 2、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 “两人的处境不同,征台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都坚定地主张保卫台湾。 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威胁到中央王朝。 3、平定准噶尔部 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 ★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 1、多伦会盟 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 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在蒙藏地区册封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保护了佛教,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还加强了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 2、恢复开科取士 康熙尊崇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廷揽汉族文士 康熙十七年(1678),曾开“博学鸿儒科”,由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在外各地督抚,保荐有一定才学和声望的知识分子,直接进行殿试,只考诗赋,不考八股,一经录取,即授翰林院官职。这一次“特科”,招罗了汉族知识分子中的“名儒”如朱彝尊、汤斌、毛奇龄等143 人。 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三、维护国家主权 《尼布楚条约》意义: 1、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平等协商下签订的第一个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2、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稳定。 四、对康熙帝的评价 康熙帝的自我评价 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问题 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称颂———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1、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2、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台湾设立台 湾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不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3、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 4、重视农业发展。实行更名田制度和摊丁入亩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 另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重新评价———延误了历史的进程 认为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