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灯泡亮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能够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设计、连接简单的电路。 3.能对电的相关知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4.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设计、连接简单的电路。 教学难点:对电的相关知识感到有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导线、电池、小灯泡、电池盒、灯座、开关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用彩灯装扮的漂亮圣诞树,插上电源,闭合开关,圣诞树亮了。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圣诞树彩灯亮的原因,提出问题:“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板书:灯泡亮了) 二、活动过程 (一)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让小灯泡亮起来需要的器材:电源、导线、小灯泡、开关等。 各种原件怎样用符号表示? 3.认识小灯泡。? 教师用课件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让学生认识其结构并分别指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金属螺纹和连接点,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小灯泡各部分的作用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活动。 我知道小灯泡的构造(把对应的名称填在方框内) 待学生完成活动后,教师可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引导学生完善答案,教师适时补充。 接着,教师可提问学生:“我们需要使用哪些器材使灯泡发光呢?” 教师出示灯泡、灯座、电池、导线等,让学生从中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总结,总结各元件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学生对实验器材的表述。 4.让灯泡亮起来。 教师出示问题:“我们怎样利用这些器材让灯泡亮起来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待学生完成方案后,学生小组汇报,教师适时补充。 教师提示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列举、梳理实验时的注意事项,特别提示学生不要把电池的两端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 为了使学生操作更顺利,教师可准备一些实验的辅助器材,如用来固定电池的电池夹可以固定小灯泡的灯座等。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演示放电池的位置、导线的连接方法等,向学生强调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连一连,让学生在组装中认识各种材料在电路中的作用。 (1)实验时动作要轻,避免损坏仪器设备,影响他人实验。 (2)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干电池和小灯泡在怎样连接的情况下灯泡会发亮,避免出现短路。 (3)实验前做好分工,谁进行检测,谁记录,谁监督,谁汇报等,提高学生效率。 (4)实验完毕,小组长负责将实验器材整理,收齐恢复原位,并且将实验记录单填好。 5.反思灯泡不亮的原因并改善连接方案 待学生分组操作后,教师可派学生代表在全班展示自己组装的电路,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探究中用到了哪几样器材”“它们是怎样组合的”等问题。 若有学生提出电路连接后灯泡不亮,教师可引导其进一步检查灯泡不亮的线路,思考灯泡不亮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调整电路。 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让小灯泡亮起来的线路是一个闭合的回路,灯泡不亮的线路则是断开的。 (二)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 1.认识开关,连接能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电路闭合时灯泡能亮,电路断开时灯泡不亮。怎样连接电路控制灯泡的亮灭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猜测到用开关。合上开关,灯泡亮起来;断开开关,灯泡灭了。) 教师导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3个外观不一样的开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开关的构造,说一说开关能用来控制电路闭合的原理。” 学生观察、汇报后,教师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利用开关连接一个能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 待学生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