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60369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89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课时
  • cover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爬山虎的脚》是精读文,作为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处在落实单元要素整体教学的靠前位置,重在学方法。   《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这样的文本可通过反复品味准确生动的描写,激发学生从细致、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感受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密切联系。本课是对人文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最贴切的呈现,教学时,可与要素的落实有机融合。   课文结构清晰,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讲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及怎样往上爬的。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再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由此可以判断课后习题第二题是本课的核心目标,是落实“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个能力要素的着力点。   本课的助学系统有两幅插图和资料袋。两幅插图从面到点进行描绘,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启发关注事物的细微处。资料袋向学生示范了两种记录观察的形式:图文结合和做表格。两种记录都显示记录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学生在横向或纵向的分类与比较中,感受事物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进而了解如何观察,怎么写观察记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对于作者而言,没有细致的观察很难有准确形象的文字;对读者而言,没有体会到准确形象的文字就很难感受到作者细致的观察。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准确形象的文字与观察之间若没有画面作中介,不容易产生关联。如何品味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从而明确表达与观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实际观察中关注事物的细微处,如何进行连续观察,并把观察所得转换成文字记录。这是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会面临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语句,借助图片,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抓住爬山虎连续的动作和细丝的变化,能说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利用资料袋,发现观察对象的细微处及变化,学写观察记录。   四、教学难点   1.抓住爬山虎连续的动作和细丝的变化,能说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2.利用资料袋,发现观察对象的细微处及变化,学写观察记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隙”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语句,借助图片,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二)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引导交流: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你们看见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   2.过渡: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你们知道爬山虎的脚在哪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三)预习检查,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读音,指导生字书写“虎”“隙”。   课件出示:爬山虎操场嫩叶舒服均匀重叠空隙弯曲漾起   (1)抽学生读词语,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相机强调弯曲的“曲”的读音,关联歌曲的“曲”的读音;   (3)相机指导写“虎、隙”。   2.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朗读。   3.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