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85702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307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上册,4章第,1节
  • cover
课题名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主要参考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目的。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还提到: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学生能持续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形成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将 “以创设物理情境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发展,通过教学与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学内容分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本节课力图通过实验和事实分析,让学生知道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在实验基础之上加以科学推理学生认识到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在小学时也学习了与声音有关的常识。学生已经有了前期经验与常识作为铺垫,但是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多数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本节内容就是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将通过实验,让现象和事实说话,本节通过很多实验吸引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规律。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常温情况下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声体与不发声体的差异,能总结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培养对比观察能力。能概括出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通过“真空罩中的铃声”实验及气体、液体、固体传声的实验或例子,观察、讨论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列举声音产生的实例,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声学上的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意识。通过师生合作得出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的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资源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 钢尺 橡皮筋 音叉 小锤 乒乓球 鼓 彩色碎纸屑 蓝牙音响 透明大水桶 水 手机 真空袋 纸杯 细绳 真空罩 电铃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直尺18把 皮筋18个 教学流程图 ( 刻度尺、皮筋 、 声带发声,观察特征 ) (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 ( 鼓、音叉发声,科学方法学习 ) ( 视频:炫酷音乐 ) (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 ( 创设情境 实验引入 ) ( 学生实验 探索求知 ) ( 逻辑论证 突破难点 ) ( 观察实验,联系生活,积极思考,探寻真理 ) ( 归纳概念 明确原理 ) ( 1、平常听到彼此讲话,说明声音能通过气体传播 )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 ( 3、“心有灵犀”,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 ( 2、演示:把蓝牙音箱放入水槽,声音能通过液体传播 ) ( 课堂小结 快速抢答 布置作业 ) ( 培养民族自豪感 ) ( 联系生活 归纳总结 ) ( 大胆实验,科学推理 ) ( 观察表格,了解常温常压下的声速 ) ( 演示:真空罩实验 ) ( 解释天坛声现象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