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11133

高一必修2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63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91182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一,课件,PPT,63张,岳麓,必修
  • cover
(课件网) 1.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是什么?结局怎样? 2.实业救国是近代爱国企业家们的梦想之一,结局怎样?为什么? 近代工业强国之梦的破灭 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前提。 计划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走自己的路 照搬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道路 经济模式 中国现代史 过渡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2) 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1953.1--1956.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1966.5)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改革开放)时期(1978.10--)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曲折发 展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期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本课知识结构 一、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过渡时期1949-1956)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 1、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2、文革时期(1966———1976) 思考:新中国建立后面临怎样的形势? 材料二 : 旧中国被外国人讥为“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材料一 :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1936年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原油 44万吨 272% 材料三、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历史最高年份 材料四:1949年到1952年底,我们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经济的恢复工作: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建立国营经济;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③合理调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恢复发展生产;这些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必要性: 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可能性: 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前提条件 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经济基础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经验教训 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 1、背景 2、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目的: 特点: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一体两翼” 一化: 三改: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同时并举 实质: 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2、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 3、实施:“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根据材料:概括“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化 三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