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竹竿舞》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 2、学科:体育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到学校图书馆、书店、网络中搜集竹竿舞技术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2)协助老师准备竹竿和协助老师对竹竿舞技术的训练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3)穿着适宜运动的服装。 二、教学课题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懂得跳竹竿舞的作用,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 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竹竿舞》的韵律节奏和跳跃方法,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合作互助、自主探索、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三、设计理念 本课将民族“竹竿舞”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舞动中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弘扬民族文化。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考虑到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竹竿舞,我采用了“信息技术整合法”,利用有关竹竿舞的视频、音乐等信息手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与交往,使体育课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在学校全面推进轻负高质的形势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文化艺术实施纲要》中提出体育课要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少数民族———黎族的传统活动项目《竹杆舞》来进行课堂教学。“竹竿舞”极具趣味性而又简单易学,它跳法多样,没有规定的动作,只需要掌握节奏和跳跃的方法就可以开展。本课确立了以发展跳跃和协调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竹竿的开合变化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能力,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节奏感和弹跳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与创新能力,但对竹竿舞的节奏及跳法还很陌生,为了激发学生跳竹竿舞的兴趣,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竹竿舞的视频,然后在学生面前展示竹竿舞的各种跳法来吸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老师的展示、课开始部分的激趣,使得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懂得跳竹竿舞的作用,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 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竹竿舞》的韵律节奏和跳跃方法,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合作互助、自主探索、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韵律节奏,打好节拍,掌握基本步的跳跃。 难点:鼓点、竹竿的敲击声和脚步动作和身体协调的配合 (三)组织与教学方法 1、组织:分组轮换法 2、教法:信息技术整合法、导入法、循序渐进教学法、观察法、练习法、对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3、学 法:通过观看竹竿舞视频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对竹竿舞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学场地、器材准备 平地一块、竹竿30根、软式排球6个、教学光碟一个、音响设备一套、泡沫板、粉笔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课题导入),10分钟 A、课题导入 1、课堂常规: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师生相互问好,课堂常规练习。 分析:进行课堂常规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肃的课堂纪律。 2、提问式导入课题 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 生回答:完成!(异口同声回答) 师提问:同学们,我们通过查阅“竹竿舞”的相关资料,你知道黎族有那些传统活动吗?如果我们到这个民族去做客,他们热情地邀请你跳竹竿舞,到时你该怎么办?你会跳吗? 生:讨论(泼水节、竹竿舞等)。 师:我想同学们都非常想和新朋友一起跳这欢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