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27414

人美版高一美术《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29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8556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美术,人美,美的,PPT,29张,意义
  • cover
(课件网)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1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天安门--认知、回忆和想象 象征--历史--审美符号 蕴涵--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捣练图卷》(图) 《捣练图卷》唐 张萱(宋摹本)、绢本设色、此图描绘宫中妇女加工白练中的捣练 《捣练图卷》 唐 张萱(宋摹本)、绢本 设色、纵37cm、横147cm 图(59a) (59b) (59c) 此图分组描绘宫中妇女加工白练,依次为捣练、织修与熨平。 《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穂(油画,1857年)米勒(法国)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美术鉴赏的对象 是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过程 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 美术鉴赏的目的 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 是综合的审美活动。 梵·高在自己绘画的成熟期创作了《向日葵》这幅作品,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在这里你用“栩栩如生”来描绘这些向日葵,已经显得软弱和浅薄,因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画家赋予它们一种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 梵高的【向日葵】 张利作品 父亲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此画问世后,便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扎根南国(中国画,1998年)吴冠中 奔马 (中国画,1951年)徐悲鸿 这幅《奔马》在表现方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