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 美丽生活,从“心”起航 ———适应新的环境教案 授课 对象 初一学生 课时 安排 1课时 理论 依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课的教学重点应包括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初一年级心理课应把握的重点有二,一是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的自我意识辅导,二是入学适应性辅导。 中学阶段是发展社会性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走出家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展自我,渐渐长成成熟、独立的个体。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孩子将来要成为社会人,以平等的方式与人交往,而不再以孩子的身份受到各种照顾,因此他们很需要练习平等交往的能力,而同伴关系就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在与同伴的相处中,中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怎样理解他人,学会客观地看问题,这都是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基于人际关系辅导的重要意义以及入学适应辅导的时效要求,本课作为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第一课,进行人际交往入学适应性辅导。个体初步发展起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力量后,为个体的发展性心理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坚实后盾,各个方面逐步相辅相成。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热情-冷酷是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中心特质,明白热情在开始认识新朋友时是很重要的; ②明白失败是正常的,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 ③知道自己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和调整自己。 能力目标: ①初步掌握/进一步发展以主动、积极、热情的方式结交新朋友的社交能力; ②增加一定的抗逆能力与心理韧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鼓励学生以热情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友谊; ②接纳失败的正常性; ③情感上做好调整自我的准备。 教学 重点 1.认识热情积极在交友中的重要性; 2.意识到失败是正常的,将困难做正常化处理; 3.初步建立自我调整意识。 教学 难点 1.将热情主动运用于生活中,迈出友谊第一步; 2.切实增强学生心理韧性。 教法 讲授法,启发法,活动法 学法 体验法 教学 工具 多媒体PPT、秒表、钟铃、蓝牙音箱、指压板、跳绳 教学 思路 本课是初一学年心理辅导活动课第一课,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第一部分由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和介绍课程设置,开门见山。 第二部分通过仿照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使学生明白热情时迈出友谊第一步的最重要的中心特征,然后设计一个征集签名的活动,让大家尽快熟悉、了解新同学,找到有可能志趣相投的伙伴,结交新朋友,从人际交往方面入手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第三部分简要介绍面对失败应正确认识、调整心态;面对环境的改变也要积极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活动,让大家认识彼此,尽快在感情上接纳新友谊、对学校和班级形成归属感。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美丽生活,从“心”起航 ———适应新的环境 第一部分 自我介绍与课程介绍 自我介绍【板书】 大家好,我是大家这一学年的心理老师。自我介绍之前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自我生成效应”,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想出来的、自己生成的信息的记忆效果,要好于单纯阅读所取得的记忆效果。也就是说大家如果能猜出我的名字,比我直接告诉你我的名字, 要记得更牢。好了,下面给大家几个提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小月当空,竹林清涧 首字母是“XLQ” 虽然还是有点牵强,但是这是我的爸爸妈妈给我起名的寓意。大家记住我叫什么了吗?我叫肖林清【板书】,见面请叫我肖老师,不打招呼我会伤心的。 好了,今天第一个作业,就是想一个点子,或一个场景,或一个故事,让别人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