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241640

桂科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2.1运用公式计算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95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科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运用,公式
  • cover
连页式模板: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八年级 主题二 任务一 运用公式计算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课时 设计者 所属学校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教育技术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三学段(7~9年级) A级 能选择并使用合适的技术工具和技术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由数学计算中的公式入手,进而介绍Excel中常用的运算符,并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构造方法和公式的复制,通过“做中学”检验运用公式的能力并掌握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处理。最后以“技术提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看清数据表中隐藏的公式的真面目。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2.1-1理解公式的含义及公式的构成。 2.1-2掌握公式复制的意义和公式复制的方法。 2.1-3能根据问题设计计算公式。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初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归纳总结能力不强,虽在数学课中接触过公式,但Excel中的公式在书写上和数学中有所区别。特别是公式中的引用单元格地址,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对利用Excel计算数据的知识一概不知,不过根据调查,基本上每个同学家里都有电脑,小学时也都学习过本课程,虽然操作不规范,但学习积极性很高,上学期学生学习过Word,对软件窗口基本操作有一定的基础。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 标层次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2.1-1 理解 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公式、运算数和运算符?在刚才的公式中BMI=体重( kg )÷身高( m )2,哪些是运算数?哪些是运算符? 2.1-2 掌握 表1中一共有15个同学的数据,一个一个的输入公式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能不能用前面学过的填充柄工具呢?请同学上来演示。 2.1-3 应用 任务一:打开“表1.xls”,用公式计算15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任务二:打开“成绩表.xls”,用公式计算每位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以及每个科目的平均分。 根据任务设计计算公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和用具体数值的区别。 通过修改数据,结果自动修改的例子和复制公式时,单元格地址自动修改为目标单元格地址的例子。 教学难点 正确构造公式。 通过与数学公式的比较,列举Excel公式中的运算符和运算数,以及运算顺序。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 标层次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2.1-1 理解 课件 Excel与数学公式的对比 C D 数学运算符与计算机中的运算符有区别 4 自制 2.1-2 掌握 课件 公式复制的方法 D A 有两种复制公式的方法 3 自制 2.1-3 应用 课件 反馈练习 J I 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10 学生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