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埃·姆·罗森塔尔 (同题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和“人间地狱”。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 ?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囚犯睡觉的地方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深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她睁大漂亮的眼睛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你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 可怕、惨绝人寰、恐怖,是 “死亡工厂”和“人间地狱”。 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 一: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 二: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 三: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 罗森塔尔, 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 颁奖词如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独特视角:参观者———纯主观———突破零度写作 凝重 世人瞩目 纳粹 焚尸炉 婆娑 堪称典范 嬉笑 戕害 步履蹒跚 雏菊怒放 嚼蜡 明媚温暖 凝重 (nínɡ) 世人瞩目 (zhǔ) 纳粹 ( cuì ) 焚尸炉 (fén) 婆娑 (suō) 堪称典范 (kān) 嬉笑 (xī) 明媚温暖 (mèi) 步履蹒跚 (lǚ) 雏菊怒放 (chú) 戕害 (qiānɡ) 嚼蜡 (jiáo) 注音: 合作探究 1.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 1.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 (1)“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发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早已知道,没有什么好说的; (2)“没有什么新闻”,是讲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恶行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 (3)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但是记者还是要写,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在奥斯维辛,历史比现实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2.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儿童在追逐游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平的景象。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情”“像一场噩梦”?难道是作者不喜欢这么美好的一切? 2.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儿童在追逐游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平的景象。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情”“像一场噩梦”?难道是作者不喜欢这么美好的一切? 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