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95460

19 大象的耳朵 教案+反思(2课时)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413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大象,耳朵,教案,反思,2课时
  • cover
19 大象的耳朵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 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直接写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说明大象的耳朵很大。“像扇子似的,耷拉着”,这是大象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其他小动物所不具备的特征。这段话是故事的开头,也是故事的起因,因为大象耳朵的这一特征,才引发了小兔子、小羊等动物的议论,才导致大象的第一次改变。 第2~7自然段侧重写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其中,突出的是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小兔子、小羊等的看法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怎么是耷拉着的呢”,二是“一定是出毛病了”。这些小动物之所以这样议论,潜在的依据是“大象的耳朵跟我的耳朵不一样,我的耳朵是竖着的,而大象的耳朵却是耷拉着的”。这6个自然段是故事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大象做出改变的缘由。 第8~12自然段写大象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以及竖起来的后果。大象的想法变了,由开始的“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变为“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想法一变,行为就跟着变,“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呢?“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想法的改变很轻率,改变后的结果不乐观。 第13自然段,写大象的再一次改变。“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还是”表示大象终于想通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表示大象把耳朵放下来,继续之前耷拉着的状态。第十三自然段呼应第一自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 课文配有一幅对开的插图。左页是大象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竖着长耳朵,一脸奇怪的样子。大象的耳朵耷拉着,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右页是大象遇到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都是一脸奇怪的表情。特别是小老鼠,表情最夸张了,他还张开了双臂。插图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掌握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本课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根据文中的语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并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掌握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本课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根据文中的语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并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本课会认的字时,可以利用组词区分多音字“似”“扇”,运用图片对比或动作识字“耷”“竖”,体会这两个生字的意思,运用偏旁识字“竿”“咦”。 教学本课会写的字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结构、比例和关键笔画。利用归类指导写字,如“兔、安、最”都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慢、根”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扇、遇、痛”都是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撇或捺要写得舒展。 2.阅读教学 本课可以按照“大象为什么要改变想法———怎么改变———改变后导致怎样的后果———大象最后如何改变”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了解大象耳朵的特点,为后文与其他动物耳朵的对比做铺垫。然后,体会大象为什么要改变想法,读好小动物和大象的对话,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大象是怎么改变的。 3.表达运用 在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本课的对话、问句,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抓住“?”,读出疑问的语气,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读好对话。 课前准备 1.与课文相关的动物的头饰。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