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4881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反思(2课时)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5944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金华,龙洞,教案,反思,2课时
  • cover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的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课文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概括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第2、3自然段写“我”在途中的见闻。第4自然段写洞口和外洞的特点。第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孔隙的大小,以及仰卧在小船里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和感受。第6、7自然段写“我”游览内洞的情形。第8自然段写“我”乘船出了双龙洞。 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游览路线为:路口、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的变化,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泉水,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线索。 课后练习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设计,均指向写法。第一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作者游览的路线图,帮助学生梳理游览路线,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第二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怎样写清孔隙的“狭小”,帮助学生了解可以把某些印象深的或比较特别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课文配有双龙洞口插图,可帮助学生了解洞口、外洞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练习的方式,会认文中要求会认的字,会写课文要求会写的字,会写课文要求掌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通过对文章的熟读和理解,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可以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自主识记。“浙”可以与“渐”,“臀”可以和“臂”对比识记,“蜿蜒”是一个连绵词,可以结合词义整体识记。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并分类识记,在书写时要注意区分左右结构字的书写异同,如“杜、陆、端、源”在书写时应该左窄右宽,“鹃、郁、移、额、乳”在书写时应该左右等宽。 2.阅读教学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体会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的句式造句;出示概括描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游览过程示意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文中要求会认的字,会写课文要求会写的字,会写课文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讨论: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溶洞吗?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交流) 2.过渡: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仅有地面上的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在地下也有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的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观赏溶洞奇观,让我们即刻出发吧!(教师板书课题) 3.介绍叶圣陶,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有《隔膜》《稻草人》《倪焕之》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