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11020

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孟姜女哭长城》》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10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花城,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9课
  • cover
《孟姜女哭长城》教学教案 知识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能够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了解长城的历史以及传说。 2、能用婉转、流畅的歌声演唱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3、通过学唱歌曲,划分歌曲的乐句,学习分析歌曲“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 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有表情地用婉转、流畅的歌声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学唱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地用婉转,流畅的歌声学唱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教学难点: 分析曲式结构,了解歌曲音乐中“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以及歌词的“四季体”的写法。 教学内容分析: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踪迹,这首民歌的源头在江苏。歌曲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结束音为“商—徵—羽—徵”,徵音的两次出现,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的痕迹。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始音,这种创作形式叫“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曲调流畅柔丽、情绪压抑而悲伤、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离死别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用歌曲传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倾注了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借以抒发受压迫者内心的悲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汉服、教学用琴、2只木鱼模型、打击乐器 歌曲新授———《孟姜女哭长城》 一、“图片+歌曲《孟姜女》教师范唱”导入 1、教师出示“新婚之喜”、“被抓服役”、“缝制寒衣”、“千里寻夫”、“哭倒长城”5幅图画,请学生看图,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讲图画表现了什么事情? 2、教师着汉服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完整版江苏民歌《孟姜女》,课件同步展示歌词,学生结合图片聆听感受,谈谈歌曲的内容。 3、教师小结,引出新课———《孟姜女哭长城》。 二、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 (一)、听听、找找 1、初听歌曲,听完请个别学生说歌曲的情绪(压抑、悲伤、愁怨) 2、再听歌曲,提醒学生们注意歌词在编写上有什么规律。(歌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编写而成,这种写法称为“四季体”) (二)、唱唱、分分 1、随琴哼唱旋律,边哼唱边划分乐句。(哼鸣式进行)【歌曲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 2、观察一下歌曲由哪些音符构成?( 5 6 1 2 3 5 ) 是五声调式中的哪些音?( 5徵 6羽 1宫 2商 3角 5徵)让学生把音符排列为音阶,由乐曲结尾的主音往高音排列,想一想属于五声调式音阶中的哪个?(五声徵调式) 3、跟琴视唱歌谱,从乐句再到乐段循序渐进。 注意:在学唱歌谱的过程中要注意唱准附点十六分音符、前倚音,把握好休止符等的识唱。提醒学生用带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进行学唱。 (三)、唱唱、找找 随琴演唱歌谱,找一找乐句之间前一乐句的尾音与后一乐句的始音有什么特点?(前一乐句的尾音与后一乐句的始音都是同一个音,这种旋律发展手法称为“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 (四)、听听、读读 听师范读第一乐段歌词,生按节奏完成剩余乐段歌词的朗读。提醒生有感情有表情地进行。(结合伴奏进行) (五)练练、唱唱 师生齐唱第一乐段,渐渐由生完成剩余乐段歌词的套词演唱。 注意:提醒学生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用婉转动听的声音表现歌曲流畅柔丽而又压抑的情绪。 (六)、唱唱、奏奏、演演 师请学生挑几件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结合歌表演的形式集体进行。 三、课堂小结、升华 随着歌曲《孟姜女哭长城》的学唱,我们了解到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离死别的故事。大家谈一谈这座用劳动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