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交新朋友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协助学生了解朋友相处的要诀。协助学生正确认识“朋友”和“友谊”。 技能目标: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提高伙伴间相处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友情的重要性。感受伙伴间的情谊。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朋友和友谊。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朋友和友谊。 【设计理念】 初中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初中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特征是同伴相似性。“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是初中生同伴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他们更直接地获得为人处世和思想交流的方式,他们逐渐培养沟通、合作的能力,同伴在初中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关系亲密的同伴,青少年会表现出很多的社会交往及适应不良。 初中生友谊发展阶段。 塞尔曼将儿童的友谊发展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尚不稳定的友谊关系。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共存阶段。初中生正处于第五阶段,他们与朋友交往的方式与小学相比有着质的飞跃,需要指导初中生如何发展和维持友谊。 3.活动意义阐释。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发展受欢迎的人格特质,掌握适当的人际交往技能,成为本次活动的核心目标。 【活动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的观念和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发展适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设计】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目的 一、 热身活动 1.心理小测验:测测你的人际边界线。 情景假设:现在你进入学校图书馆的自习室,你发现考试期间的自习室座无虚席,但幸运的是有一张桌子比较特别,只坐了一个陌生的同学,坐在下图标注有人的地方,现在还有剩余的ABCD四个可坐位置供你选择,你会挑选哪个座位?理由是什么? A 有人 D 桌子 B C 2.分享结果:学生交流彼此的选择与理由。 3.结果解释。 A或B:在人际交往中,交往比较主动积极,但有时会因过分的主动给并不熟悉的交往对象带来压迫感,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其中A更为严重,要注意交往的尺度。 C:这是一种较好的人际距离,能给交往对象带来舒适感,能准确把握人与人交往的尺度,做到交往有度。 D:人际交往不够大胆主动,有退缩的倾向,可适当放开与主动。 总结:交往是我们的生活基础,也是一个人保持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对于同学们来讲,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既能愉悦身心、提升幸福感,也能帮助你们认识和完善自我,促进个人健康成长。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要做到远近有别,亲疏有度。我们怎样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有质量的交往呢? 用小测试来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入本课主题,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 魅力测试 导语: 同学们,你觉得自己魅力如何?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 (1)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组成员各围成内圈和外圈并做到面对面的相视而站和两两配对。 (2)当教师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学生向面对面站的同学伸出1~4个手指:伸出1个手指表示“很抱歉,我暂时还不想和你做朋友”;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开始愿意认识你,并和你做点头之交的朋友”;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想进一步了解你,与你交朋友”;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做你的知心好友,与你分担快乐和痛苦”。 (3)当教师发出“动作”的口令时,相对而站的同学按伸出的手指情形做出如下动作: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各自站立不动;都伸出1个手指,则各自跺一下脚;都伸出2个手指,则相互微笑点头;都伸出3个手指,则相互热情握手;都伸出4个手指,则相互热情A字抱。 (4)每做完一组“手势一动作”口令,外圈的同学就向右跨一步,和内圈下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