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编辑班级课程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利用Word软件,对建立的课程表进行进一步的编辑,如插入行(列),删除行(列),合理设置单元格文字对齐方式等。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表格进行各种编辑调整,使课程表越来越美观、实用。 学情分析: 较上节课相比,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减少,没有繁琐地输入内容,但操作技能部分有所增加,如单元格的选择与合并等。由于上节课有了一定的表格操作基础(如光标的移动),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时间上还是操作技能上,都不会有大的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在指定的行、列相应位置插入新的空白行、列,会删除行、列。 【2】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3】掌握单元格文字的对齐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行列和单元格的选择的认识,理解表格选择与文字选择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对空行的插入的学习,理解表格中行、列的删除和增加的多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认识表格的作用和优势,激发编辑表格时的热情。 【2】通过编辑表格,培养对表格的审美。 教学重点: 【1】插入和删除行、列。 【2】合并单元格。 【3】对齐表格文字。 教学难点: 使用不同的方法选择行、列、单元格和整个表格。 设计思想: 在导入部分,通过对比编辑前后的表格,激发学生对课程表进行编辑的热情,再根据表格对比后的新需求,引导学生对课程表进行适当的编辑。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插入“午休”行,如何插入。同样,在插入空行后,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合并前要先操作什么,这种引导主要是引发学生对旧知(文字选择)的思考,类比表格操作也应该是“先选择后操作”。除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外,还多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格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主要是以编辑后的课程表为线索,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尝试”的方法组织教学。对于选择行、列、表格等多种选择方式的处理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比已学的知识,在类比的基础上再尝试操作并形成新的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编辑完成的课程表,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Word的基本操作,会快速移动光标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Word创建了课程表,老师这儿也有一张课程表,大家比较一下,和你们上节课做的课程表有什么区别? 2、用多媒体展示两张课程表,并提出问题:你们的课程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师生小结: (1)插入“午休”行来分隔上午和下午。 (2)合并“午休”行为一个单元格。 (3)居中对齐表格文字。 4、一般情况下,新的表格创建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添加或删除行或列、合并单元格、对齐文字等操作。这就是表格编辑的过程。 5、揭示本节课主题,并板书:编辑班级课程表 1、观看课件,欣赏老师展示的编辑后的课程表 2、回答问题: 学生甲:多了一行; 学生乙:文字对齐更美观 3、师生共同小结要改进的地方 4、听讲 小结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就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插入空行 合并单元格 任务一:插入空行 1、提出问题:要插入“午休”行,应该放在哪两行之间? 2、插入空行前,先要定位光标,那光标定位在哪儿呢? 3、教师明确:要在第5行和第6行之间插入空行,先将光标移到第5行或第6行的任意单元格内。 4、教师演示:将光标移到第5行的任意单元格内,选择“表格”→“插入”→“行(在下方)”命令,插入空行。 5、提问:如果光标在第6行,应该选择什么命令呢? 6、布置任务: 在第5行和第6行之间插入空行,并在新行的第1个单元格中输入“午休”。 任务二:合并单元格 7、插入新行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