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10597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 总复习-一线三直角模型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2177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
  • cover
一线三直角模型教学设计 主 题: 《一线三直角模型》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课标分解: 1.从认知角度分解课标: 2.从能力角度分解课标: (二)模型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相似(全等)是初中平面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线三直角基本图形不仅是证明三角形相似(全等)的一个重要的几何模型,更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个数学问题在剔除无关信息后的本质结构,借助该模型可以把复杂的几何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直观想象、类比迁移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的已有基础 知识技能基础: 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较熟练的掌握三角形相似和全等的判定方法,具备运用相似(全等)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几何说理和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 活动经验基础: 在七八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归纳、总结、表达等活动过程,经历了几何图形的分析、推理过程,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面临的问题 缺乏简洁、明了的几何说理能力; 直观想象、类比迁移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待提高. (四)核心素养落实分析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发展的核心素养.本节课通过探索、归纳、应用等过程主要落实以下核心素养: (1)通过“识模型”环节,探索两个图形的共同特征,提炼一线三直角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能力. (2)通过“用模型”环节,在不同的几何背景中应用或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探究两个引例,能找到两个图形中的共同特征,提炼并画出一线三直角基本图形; 2.通过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基本工具,能在不同的几何背景中应用或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解决问题; 3.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能识别一线三直角模型的不同形式.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应用一线三直角模型解决问题. 难点:一线三直角模型的构造. 评价设计 (一)评价标准 1.能否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几何说理,依据是否述说准确. 2.能否全面、准确找到两个图形的共同特征,提炼出一线三直角模型,理解一线三直角模型反映的本质问题. 3.能否在不同的几何背景中应用或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解决问题. 4. 能否在几何画板演示中,识别一线三直角模型的不同形式. (二)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设计了表现式评价,通过对两个引例的探究,复习三角形相似和全等的判定方法,感知图形的共同特征,提炼一线三直角模型. 针对目标2:设计了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基本工具,在不同的背景中应用或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解决问题. 针对目标3:设计了表现式评价,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识别一线三直角模型的不同形式,由“三直角”变成“三等角”,特殊到一般,引发学生思维发展. (三)评价样题 实战演练(目标2) 1.(90%) 如图1,点A(5,2) 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点A',则点A'的坐标为 . 2.(75%)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4,BC=7,∠BAD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E,EF⊥ED交AB于点F,则EF= . 图1 图2 四、教法与学法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本节课采用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观察、联想、类比迁移,鼓励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设置五个环节,分别是:识模型、命模型、用模型、悟模型和延模型. 识模型(目标1) 出示两个引例,并由学生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