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1078

(新人教)《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9631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新人教,人教,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 cover
(课件网)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 听朗读,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 2.作者散步的行踪是什么 --月下散步 出家门 去散步 观荷塘 回家门 不宁静 找宁静 得暂时宁静 更不宁静 作者在散步过程中的心情怎样,有没有变化? 作者的心情: 朱自清先生为什么 心 里不宁静呢 --可联系作者的生平 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探究一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 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 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 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掌 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实 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 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时代背景: 探究本文的主旨 (思想倾向) 探究二 众说纷纭: 《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李国平 苦闷彷徨与寂寞 吴周文 内心矛盾与冲突 钱理群 有浓浓的哀愁 姚效先 不消沉,无哀愁 吴海发 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 ……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李国平《 <荷塘月色>讲解》 l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l 苦闷彷徨与寂寞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因此月下的“荷塘”,映照着诗人心灵种种复杂情感的光影。 ———吴周文 《谈<荷>》 l 内心矛盾与冲突 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静”实源于此。……他们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正是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 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图,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相互颠覆中,写尽了这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冲突。 ———钱理群 《 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 l 有浓浓的哀愁 我们只要想一想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便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出作者无法排遣的烦闷,他在“没有月光的晚上”,离开自己的妻儿,来到这“日日走过的”,显得“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的荷塘,完全不是有闲阶级的寻欢作乐,也完全不是骚人墨客的吟风弄月,这里面没有“幻想超脱现实”者的雅兴,也没有一般学者、教授“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闲情。 我们应该努力去体会作者郁结的烦闷和满怀愁绪无处诉说的苦衷,把偶然写到的闲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衬,才符合文章的实际,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姚效先 《<荷>有浓浓的哀愁》 l 不消沉 无哀愁 这里流露了爱国知识分子热爱祖国山河的热烈情怀,……这种感情流露在“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