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18970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2020—2021第一学期 历史高二年级期末全真模拟卷(一)(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5-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4677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答案,模拟,全真,期末,二年级,学期
  • cover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全真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范围:(新课标必修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 记述 出处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道德经》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周易大传》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颜渊》 A.民本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 B.人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关注 C.儒家道统思想被普遍接受 D.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 2.董仲舒《春秋决事比》中有一案例:甲的父亲乙与丙斗殴,丙用刀刺乙,甲随即用木棍打丙,不幸误伤了自己的父亲乙。有关此案的审判,董仲舒认为,甲本意是拿着棍子帮父亲打丙,是为了救父亲。甲的行为并不是法律规定的殴打父亲情节,因此不应受到处罚。材料反映出汉代法律发展趋势是(  ) A.法治情感化人性化 B.法律体系渐趋完备 C.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 D.法治儒家化伦理化 3.《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的称呼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不同学派开始互相借鉴 B.当时儒家思想突出思辨性 C.西汉时其被奉为儒家经典 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作出调整 4.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 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 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5.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由此不能推知的是(  ) A.心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B.心学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C.独立的理性思考精神影响了李贽 D.心学与程朱理学相对立 6.王阳明曾乘船航于海上,突遇大风,船只几乎倾覆。他在危境中作诗曰:“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由此可知,王阳明(  ) A.提倡“经世致用” B.认为“心外无物” C.提倡“致良知” D.主张“知行合一” 7.潘耒在《日知录》序言中写道:“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潘耒的序言意在说明,《日知录》(  ) A.是清朝考据学兴盛的主要原因 B.强调学问应联系“当世之务” C.主张推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促进了经世致用局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