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23387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解剖”原子 教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852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0.3,解剖
  • cover
“解剖”原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观察或分析前人所做实验的结果,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应用猜想、实验、模型等方法,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及原子核的组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教学难点】: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建立,都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10.1的学习,我们已知分子是一种微小粒子,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能不能将这种粒子再分割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还有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称为原子。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的物质分子,其原子构成也不同。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多原子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如大多数的金属:铁、铜。 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但原子不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原子的不同组合出现不同的性质。 例如,将水电解, 就可得到比水分子更小,性质与水不同的两种粒子——— 氢和氧,科学家称这样的粒子为原子.水分子正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见课本图10-21。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呢?由此引出课题:解剖原子。 二、新课教学: 1、电子的发现 (1)、阴极射线实验 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通过真空管进行放电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确定了阴级射线的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被命名为“电子”。 自从一个伟大的发现———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 (2)、学生回答:①、电子的质量多大?②、电子的半径是多少? ③、一个电子带的电量是多少? 2、汤姆生模型与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展示课本图10-24和10-25(c),介绍汤姆生原子模型和卢瑟福原子模型,你认为哪种原子模型更合理呢? 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两个学生(盖革与马斯登)在曼彻斯特大学做了著名实验:用α粒子去轰击金箔,大多数粒子都直接穿过金箔,少数只产生很小的偏转,然而的极少数的粒子会反弹回去。卢瑟福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 α粒子可能被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核碰撞回来,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1910年,卢瑟福与其他科学家合作进行了α粒子在金和其他金属薄膜中的散射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集中在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并把它叫做原子核,原子中的电子像行星绕着太阳那样绕着原子核运动,原子中的空间也像太阳系中的空间一样,绝大部分是空荡荡的。由于原子表现出电中性,原子核一定是带正电的,其带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量一样。 3、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内有些什么? (1)应用卢瑟福模型分析氢原子:认识质子一一它是带正电荷的氢原子核。 (2)中子的发现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原子核中还有不带电、质量同质子差不多的粒子称为中子。 (3)质子和中子可由上夸克和下夸克组成。 (4)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4、原子的结构 三、归纳小结: 微观世界的尺度(从大到小):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电子、夸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0-30,了解微观世界的尺度, 进一步体会人类在微观领域的探索正在不断深入。 板书设计: “解剖”原子 一、分子:多原子分子与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