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能够初步认识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这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 2、认识海拔,能够通过地图找到某个区域的海拔。 3、通过读图、画图的过程总结归纳出常见地形的特征。 4、能够通过探索地形特征的活动,对地形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能够产生更多关于地形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高原与平原的区别、丘陵与山地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立体地形图、实验报告单、激光笔 教学过程: 一、利用谷歌地球组织学生在大范围内认识地形,建立地形概念。 活动一:利用了谷歌地球组织学生观察全球地形。 师生讨论: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进一步利用谷歌地球的浏览功能。随着视角的改变,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随着距离地球越来越近,可以观察到地球表面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什么是地形?学生已经知道的地形有哪些?指出本课研究的主要目标陆地地形中五种最常见的地形。 教师板书: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 二、利用立体地形图组织学生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特点。 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立体地形图,小组通过讨论总结出三种地形的特点并用简图画出来,贴到展示板上。 活动二:师生观察各组研究的结果,总结五种地形的特点 每组介绍自己画的地形特点图,师生讨论总结出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重点讨论高原与平原的不同和盆地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丘陵与山地的不同 活动一:出示四张包含丘陵和山地的图片,组织学生区分和讨论这四张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 活动二:组织学生阅读丘陵和山地的地形特点,思考讨论:还需要搜集什么信息才能判断出图片上的地形?通过讨论引出“海拔”的概念。 活动三:组织学生通过地形图认识什么是“海拔”,并通过地形图,搜集图片区域有关“海拔”的信息,填写记录表。然后根据海拔判断图片地形。 活动四:组织学生再次研讨丘陵和山地的特点。 四、学以致用。 活动:利用谷歌地球观察徐州地形,以及各个区域海拔。分析徐州地形。 五:教师总结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