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44100

(岳麓版)选修一第16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课件+教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103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岳麓,选修,16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课件,教案
  • cover
第16课 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 问题1:中日近代改革的相同之处: 背景: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严重 动因:资本主义发展,富国强兵要求 舆论准备: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创办报刊,创办团体组织宣传变法,特别运用西方的启蒙思想为武器 内部条件:经济形态落后,政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但新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力量有所发展 外部条件:民族危机,外来侵略同时带进西方文化 领导力量:都是封建性统治集团21世纪教育网 主要内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本国政治体制有所改革,注意振兴工商业和发展新式教育21世纪教育网 问题2:为什么会有相同之处? 君主专制政体、封建自然经济、闭关锁国政策等影响,传统文化思想作用等 问题3:根据课本材料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军事力量不足造成的吗? 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日本客观上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强 问题4:课本材料2、3反映出中国和日本在改革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如何评价双方的立场?21世纪教育网 中国: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军事、交通等方面的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西方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固守原来的传统 日本: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主张适时而变 立场:李: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顽固坚持旧的封建传统,具有保守性 森:站在改革派的立场,既尊重祖先有保持学习西方的好传统,坚持适时而变 问题5:课本材料4反映的和中日改革什么关系?对甲午战争有什么影响? 说明中国的改革阻力重重,主要来自统治者的腐朽和落后以及各国的干涉。而日本来说国际环境相对宽松,国内阻力较弱。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 (一)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比较 1、主要内容的异同: 洋: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明: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军事改革和文明开化政策。 差异:中国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未引进先进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日本:不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还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2、结果的异同: 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明: 是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甲午战争可以证明 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经济原因:中日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2)政治原因:中日两国统治者阶级基础不同 (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比较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日本不仅引进西方技术,更引进西方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中国仅仅是引进技术。中国尽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从根本来讲,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上层建筑是要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此,中国的戊戌变法最终会失败。而明治维新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改造了日本社会。 这最终导致两国大相径庭的结果。 (1)社会背景不同: 其一、人民的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其二、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时代背景 国内: 明治维新: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戊戌变法: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明治维新: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戊戌变法: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领导力量不同 其一、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