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462275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教案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306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科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案,设计
  • cover
《酶》 508026035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三节的内容,内容包括酶的发现过程、酶的定义、作用的原理及作用特点等,通过酶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是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通过酶的作用特点的相关实验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7747027495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述酶的概念。 2、描述酶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是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3、举例说明酶催化的高效性和专一性,逐步形成用所学只是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分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是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对科学探究实验有兴趣。 6354000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 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计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444573660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件及、模型及实验准备 2、学生准备:教材。 762092710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细胞内成千上万个化学反应为什么能在常温、常压下高效有序地进行呢? 学生:讨论思考,理解因为我们体内的化学反应有特殊的催化剂———酶。 【讲授新课】 一、酶的发现过程 教师:酶是怎么被发现的?酶的本质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61页“酶的发现”部分,然后回答:1.酶在哪里产生?2.酶有什么功能?3.酶都是蛋白质吗? 学生:阅读书本第61页“酶的发现”部分,思考试回答。 教师: 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子内,让鹰吞下,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笼,发现肉块消失。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巧妙之处,把肉放在小笼内,避免发生物理消化;本实验说明胃中发生化学性消化。 教师:对生物学家巴斯德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两种观点争论不下。同学们如何评价?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生物学家从生物学角度解释实验,化学家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实验,即便是科学家,也有思维上的局限性,但争论促生了德国的毕希纳的实验及进一步成熟的结论。 教师: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并试回答,说明酒精发酵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细胞本身。 教师: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并试回答,酶是蛋白质。 教师: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一些RNA分子也有催化能力,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并试回答,极少数酶是RNA,称为核酶。 教师:归纳酶的发现过程及重要的结论 二、酶的本质 教师:课件展示酶的发现过程及重要的结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多数的蛋白质,少数是RNA。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 三、酶的作用原理 教师:酶是怎样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呢?给出德国有机化学家Fisher的锁钥学。要点是:酶分子本身的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具有柔性,当酶与其底物结合时,酶受底物的诱导,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催化部位有关基团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结果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敏感键正确契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近年来大量的实验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