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不同 B.“两水”都能导电,因此和都是电解质 C.新制氨水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新制氯水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两水”长时间放置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变质 2.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 A Fe FeCl3 FeCl2 B Cl2 NaClO NaCl C Si SiO2 H2SiO3 D AlCl3 Al(OH)3 NaAlO2 A.A B.B C.C D.D 3.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CO2 B.NO C.NO2 D.SO2 4.氯气有毒,且大量制取的难度较大、污染严重,在培养皿中研究氯气的性质可实现“绿色实验”。在培养皿的点滴板中央孔穴中滴加能生成氯气的试剂(如漂粉精与盐酸),然后分别滴加所要进行实验的试剂,如下图。下列是某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解释与结论,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结论 A 淀粉溶液变蓝 氯气置换出中的碘使淀粉变蓝 氧化性: B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氯气置换出中的硫 非金属性: C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氯气具有漂白性 D 和溶液的小液滴变红 被氧化成后,再与溶液反应变红 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B.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C.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漂白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D.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戴普通口罩还是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6.关于硝酸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稀硝酸能与锌反应置换出H2 C.浓硝酸通常显黄色是因为溶解了少量NO2 D.硝酸不稳定,浓度越大越易分解 7.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是??( ) A.Na和H2O B.Na2O2和H2O C.Ca(OH)2和NH4Cl D.Cu和浓HNO3 8.教材中下列图示物质对应的主要成分错误的是 ( ) A B C D 物质 主要成分 Fe2O3 S 硅酸盐 烃 A.A B.B C.C D.D 9.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A.食盐水 B.氯水 C.溴化钾 D.碘化钾 10.已知:稀硝酸能与SO2或亚硝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SO2+2HNO3+H2O=3H2SO4+2NO。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Fe(NO3)2溶液→通入SO2+过量盐酸→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加过量盐酸→加Na2SO3溶液→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加稀HNO3→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加过量盐酸→无色溶液→加BaCl2溶液→白色溶液 11.常温下,下列物质与NaOH溶液、稀H2SO4、H2O2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Fe(NO3)2 B.SiO2 C.Al(OH)3 D.CuSO4 12.氮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在生物体内亦有极大作用。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k和l B.表示循环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只有a C.若反应h是在NO2与H2O的作用下实现,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若反应i是在酸性条件下由 NO3-与Fe2+的作用实现,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 +4H+ = 3Fe3+ + NO↑ +2H2O 13.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3O4+28HNO3= 9Fe(NO3)x+ NO↑ +14H2O,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Fe(NO3)x中的x为2 B.稀HNO3在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C.磁性氧化铁中的所有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D.反应中每还原0.3mol氧化剂,就有0.9mol电子转移 14.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m)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