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40111

15《无言之美》课件(共44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501561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无言之美,课件,44张,PPT,教案,导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无言之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重点)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难点) 3.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多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有意境,更能打动人? 答案示例: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缺失了A句中悲凉雄浑的意境。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B句的描写更加细致,为何反而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能够解答这个疑问。 同学们,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类句子,那么,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吧! 二、预习交流 1.文题解读。 “无言”本指不说话,文中指适当“留白”,含蓄不露。标题言简意赅,揭示了本文的论题和主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经表现的一部分,而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无言之美,在于有太多留白地带和想象空间,可以给人们更多的回味。 2.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3.字词检查。 (1)订正字音。 意蕴(yùn)  缥缈(piāo miǎo) 附丽(fù) 铢两悉称(zhū chèn) 惟妙惟肖(xiào) 寂寥(liáo) 渊穆(mù) 信手拈来(niān) 臭 (2)词语释义。 附丽:附着,依附。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悉,都。称,相当。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3)词语辨析。 “瞬息万变”和“变幻莫测”两个词都有变化较快、较多的意思。“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多端,难以揣测,没有规律可循。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 2.划分层次。 第1部分(1—2)阐述要论述的问题:言不能完全达意。 第2部分(3—6)提出问题———文学能不能、要不要言尽其意、尽善尽美。 第3部分(7—12)分析问题———以图画、文学作品、音乐、雕刻为例,具体论证美术作品的无言之美。 第4部分(13)得出结论———归纳以上实例,得出鲜明论断。 四、内容解读 (一)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1.孔子对他学生说的“予欲无言”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真理的声音是微弱的,孔子说了,可是没有人在听,或者仅仅是表面上在听,即使听了,也没有人去做。孔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所以孔子这句话是说,即使真理的声音很微弱,但天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还是要按照其内在的规律运行,没有人能够阻挡。 2.文章开头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先,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其次,以这一事例为引入,故事性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