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506

第六单元教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05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六,单元,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壮丽的祖国山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十二局小学 卢春燕 设计理念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本单元,通过学习古诗,读懂词句,理解内容,诵读训练,搜集资料等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方法。 教材说明 本单元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受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本班学生一直在进行古诗词诵读,也积累一些关于祖国风光的古诗词。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很好的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 学习目标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36个词语。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诗句,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积累词句,丰富语言积累,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单元导读,激发热情。(1课时) 二、古诗诵读, 丰富积累。(2课时) 三、以词理文,整体感知。(1课时) 四、抓住要点,逐篇梳理。(3课时) 五、诵读展示,升华情感。(1课时) 六、读写结合,抒发情感。 (1课时) 单元导读,激发热情 一、欣赏画面,激趣导入。 1、采用课件呈现的形式,把壮美的长河,秀丽的西湖,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岭,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把孩子们带入祖国美丽辽阔的大好河山中。 2、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3、如果让你用一句诗来表达,你又会用上哪一句? 二、揭示主题,了解学习内容。 1、在导入的基础上,让学生打开书本,看看本单元都有哪几篇课文。 2、通读课文,归纳本单元的课文有什么共同点。 3、提示主题。 4、看看语文园地中的内容是否和单元主题有关系。 三、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准备。 1、同学们小组讨论:为了学好本单元,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 2、全班交流总结: 阅读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搜集关于祖国风光的名言名句;搜集描绘祖国山河的图片。         古诗诵读,丰富积累 学习《望天门山》 一、导入。 1、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2、读了这些诗句,长江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读读这首诗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齐读。 3、想把它读得更有味道吗?那首先得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听清要求:先找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