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54423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1平均数 人教版

日期:2024-05-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99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平均数,人教
  • cover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的平均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意义,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节课一起来探究篮球中的数学问题。 有三位篮球爱好者,就在上星期,他们三人还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比赛”。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出示三位同学一分钟投篮情况,想一想:用哪个数据可以代表他们一分钟的投篮水平?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舍弃课本“矿泉水的情景”,利用投篮球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认识平均数的“代表性”特征需要一个过程,课伊始,就抛出:用哪个数据可以代表他们一分钟的投篮水平?这样的问题直指数学的概念本质。】) 二、解决问题,建立概念 1、理解移多补少 第一组数据:3个、5个、4个。用哪个数来表示明明1分钟的投篮水平呢? 2、揭示平均数的概念 第二组数据:4个、4个、7个。能否用移多补少看出哪个数代表轩轩一分钟投篮水平?还可以怎样计算?(先合并再平均分)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比如,5是4、4、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4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3、体会平均数的范围 第三组数据:2个、6个、7个、1个 又该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7个、1个可能吗?) 在作业单上操作移多补少,再展示学生的作品。 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2+6+7+1=16(个),16÷4=4(个) 合并、平分 通过估计与计算,体会平均数应该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4、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 师: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投中的个数,那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代表总体水平,是虚拟的。) 5、理解比平均数的合理性,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谁是冠军?比较三人的总数合适吗?次数不同,比平均数比较合理。 6、感受平均数的敏感性 前面的同学也投了四次,平均数又发生什么变化? 师: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 6、超过平均数的部分与不到平均数的部分同样多 对比两幅图,比较一下超过的部分与不到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师:奇怪,为什么每一幅图中,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都一样多呢? 把握了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巧妙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有趣的一连串情景,从理解“移多补少”这一本质属性开始,继而延伸体会平均数的多个特点,让抽象的平均数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拓展了平均数的内涵,层次递进地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数。】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围绕平均数精心设计巩固性、拓展性的应用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平均数,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提炼升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