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72

端午的鸭蛋[下学期]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81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端午,鸭蛋,学期
  • cover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4、体悟小品文中的经典。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经典。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思路 说风俗———读文本———谈鸭蛋———品乡情———论作家———评经典———写真心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说风俗 请同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 屈原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地方? (这些伟大人物的思想、追求、生平经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纪念屈原,能激起我们怎样的情感呢? (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既然端午节这么有意义,那么上虞的端午有什么风俗活动吗? (吃“五黄”:黄鳝、、黄瓜、黄酒、黄桃、黄鱼。蛋黄、雄黄酒。 挂艾草、点蚊香、喝雄黄酒。) 3、你作为上虞的一员,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 4、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大家都预习过,我问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学生简要介绍汪曾祺) 5、那么,汪曾祺的端午是怎么过的?都有哪些风俗活动?(七种)其中跟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可能与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是什么? 6、最与众不同的是吃“十二红”,你知道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比如: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7、既然希望“红红火火”,那么汪曾祺的家乡当时的经济条件怎么样?从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好象我们那个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8、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这么多的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 (高邮鸭蛋:好、奇、名。) 9、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充满了什么感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自豪 “与有荣焉” “曾经沧海难为水”) (对故乡的特产,对故乡、对生活的热爱) 10、既然作者要写出自己故乡的特产,要写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就要写好,但是,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感觉文章的结构比较不同。 (可能有学生说这是流水帐) 10、文章开头的第一句是什么?文章最后的一段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作文要求总分、总分总的结构,但是这篇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好象不沾边,他们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10、教师小结: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 11、这就像是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12、文章结构分析: 端午的风俗 (铺垫背景)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前两个部分的统一) 10、(1)为什么会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后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