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塔里木河》音乐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有关母亲河的音乐作品。’ 2、通过模唱、聆听、对比、画旋律线、舞蹈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实践、感受和表现新疆音乐。 3、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音调,体会歌曲的维吾尔族音乐特色。 重点难点: 1.了解新疆歌曲的音乐特点。 2.掌握歌曲中出现的切分节奏。 3.歌曲中倚音的正确演唱。 4.能创编伴奏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欣赏”在辞海里面的意思是“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感受、体验美好的事物”,那么音乐欣赏就是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并在聆听中感受、体验到作品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好,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聆听几个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片断,从这些片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播放1:《二泉映月》(婉转、悠扬,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流不完的泪),这个作品的名字叫《二泉映月》,曲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瞎子阿炳,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磨难的流浪艺人所表现出的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品质。二泉就是指江苏无锡的惠山泉,此泉共分为上、中、下三池,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的石刻,据说阿炳在失明前后常常在这里流连忘返,他对故乡的山水充满着深情,在那些月白风清的夜晚,阿炳便是坐在这里,将幽幽的琴声和着淡淡的月色,回荡在第二泉上。 播放2:《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聆听与“一般的听”是有区别的,聆听是留神的听,是有目的的听,提问这个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河水碧波荡漾。) 葫芦丝———因为这种乐器发出的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称它为葫芦丝。 播放3:《鸿雁》是马头琴演奏的,具有蒙古族音乐特色的乐器,诠释出了游牧民族心中那一缕乡愁和向往(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歌声将我们带到了美丽的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带到了美丽的芦苇荡,述说着蒙古族人民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 播放4:《长江之歌》,是出自电视和影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深情厚实,又气势磅礴,人们常说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因为长江、黄河的人民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现在正谱写着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那么,在我们所欣赏的前3个作品中也都有一条作者心中的母亲河,它滋养着一方水土,令人魂牵梦萦。回顾一下前3个作品,哪一些又是他们心中的母亲河呢。 二泉映月中的惠山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弯弯的河水 鸿雁中的芦苇荡,古往今来,很多音乐家都为母亲河留下许出动人音乐作品,有的壮丽宏伟,有的娓娓道来。下面大家把课文翻到36面,那么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少数民族音乐又是怎样的风格呢。好,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 二、初听音乐 1.好,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这首声乐作品。提问:(1)歌曲的情绪怎样(欢快,载歌载舞的感觉);(2)具有我国什么地方的音乐特点?(3)你能模仿出歌中的典型节奏型吗?(切分节奏及组合节奏的训练) 板书: 1.××× 切分节奏 2.××× × 3.××× ×× |×— 4.××× ×××× 讲解:这里所出现的切分节奏,具有着典型的新疆音乐的风格,所以具有新疆风格的音乐都带有一种独特的舞感。 三、学唱歌曲 1.听老师范唱,介绍歌曲是一个单二部曲式,表达出了守卫边疆的战士对塔里木河的赞颂与热爱,第一个段乐旋律流畅,有舞蹈性和轻松感,第二个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在两小节的主音“哎”之后,乐曲进入到了歌曲的高潮中,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这首歌曲的曲作者克里木是维吾尔著名的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