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19713

寒假冲刺衔接辅导-9、作文之结构 讲义+拓展提升练习(教师版)——2021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900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寒假,提升,语文部,九年级,2021年,教师
    学科辅导讲义(教案) 授课主题 两首古诗赏析+作文之结构 教学目标 两首古诗学习 作文结构 教学内容 【导入】 文常积累: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知识梳理】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南宋·辛弃疾 原文译文赏析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①: 被白发,欺人奈何?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内容理解: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词人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词人运用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乘风好去, 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斫②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桂婆娑”的意象:月中的桂树虽然婀娜婆娑,却遮蔽了月光,实际指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词人在咏月,更是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思。 情感:运用想象,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主旨。【课下重点注释】①姮(héng)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②斫(zhuó):砍。 【主旨】词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将问月的情趣与隐喻的含义融为一体,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思。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纳兰性德 原文译文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①情!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声,让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该有怎样的心情!内容理解: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也写出北风的强劲和凛冽。 炼字:“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深秋之险恶,“若为情”的发问中表达了词人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一抹晚烟荒戍垒②, 半竿斜日旧关城③。 古今幽恨几时平!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边防驻军的营垒和关塞上的城堡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内容理解:前两句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最后一句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 写作手法:白描。词人写边关所见所历,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只是写出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课下重点注释】①若为:怎样的。②戍垒:边防驻军的营垒。③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主旨】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凄惘、惆怅之情。 【组卷网,总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qīnɡ)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黯淡隐去,可又骤(zhòu)然反光灼(zhuó)灼,瞬(shùn)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杳来。 B.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