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665787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440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学期
  • cover
1206500010807700内江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检测题 语 文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1、2、3、4、5、7、10、11、12、14、17、18、19)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于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其余试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记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工智能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融合了移动互联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和离散数据集成技术,这些技术的共同点在于依赖数据。客观数据以计算、测量为主,是展现社会的可靠方式,能够脱离个人的意志,制约人的欲望,纠正人的偏见,超越主观性,将个人置于公共标准之下。客观数据意味着理性,智能技术可以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可视化三个环节上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保证数据选取的适量性和采集方法的科学性,避免数据质量的缺陷,避免数据传递的形变?。 ②客观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具有实时性,可以减少后真相①中谣言和流言的产生。尤其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数据可以通过智能平台迅速传递。?客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依赖机器,既打破人对事实的阐释和辨析的权限,又保留信息的初始形态。文本的传递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在反复传递中会出现意义的偏差,初级传播和次级传播中的文本会因公众的视角、情感和利益的不同而转化。数据相较于文本而言更能保持客观性,公众在互联网中上传、下载数据,实际上就是在传递事实。事实的阐释权由人转移到机器,虽不免有异化之嫌,但仍会压缩事实的解释空间,减少意识形态的影响,减少后真相中主观性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③后真相中“情感先行于事实”的现象会挤占理性对话的空间,催生群体极化②和道德相对主义。其中,负面的情感体验会产生负面情绪,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情感是人类的本能,智能化的信息传播能够识别用户的情感,根据用户的情绪差异进行信息推送和情感赋能,让用户产生个人化的情感依赖和连接,起到“以情制情”和“情感中和”的作用。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化、数字化、机器自组织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智能技术贯穿于信息收集、策划和分发的全流程,传播对象由模糊的群体变成清晰的个体,个体的情感暴露在传播者的眼前。情绪的显性化便于负面情绪的识别和疏导,人的心理、价值和意志转化为数据,人工智能变为读心术。 ④“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后,智能信息会进一步精准化,不仅能够“识别”用户的情感和情绪,还可以“引导”“激发”用户的情感和情绪,在传播的方式、场景、内容上更契合人的心理状态。 ⑤人工智能助推媒体深度融合,要运用信息革命的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媒体融合不仅是媒体平台和内容的融合,也是用户的融合,这种融合意味着“参与式文化”。在媒体融合下,受众与媒体的关系更倾向于参与、互动和分享,受众可以参与内容生产,可以与媒体互动,并通过媒体融入社会。这种融合打破视角固化,促进内容、平台与用户的聚合和交流,拓展受众的接收模式。 ⑥后真相现象中,公众对特定的事物持特定的看法,拒绝承认事实的多种可能性,基于自己的立场进行选择性接收、理解和记忆,形成群体极化和信息茧房③效应。用户是比内容更重要的资源,媒体深度融合能够实现多用户平台到全用户平台的转变,实现用户参与和交流,打破视角固化。新闻的呈现由此具有全面性、聚合性,方便用户进行场景转换,打破对特定立场媒体的偏好,以此扩大视野,调整观点。 (摘编自张爱军、李圆《人工智能时代后真相现象的消解、再塑及矫治》)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