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7130012039600活动课《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 以“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主题,寻找身边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痕迹以及精神文化痕迹。锁定某一历史现象,通过个人查阅资料、小组专题研讨以及全班展示等方式,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揭示这一历史现象的成因,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研究报告。 【活动目标】 搜集相关资料,按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三条线索,分门别类列出若干历史现象,并分析其中哪些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从中遴选出某一具体的历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查阅资料,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挖掘这些历史现象的成因;分析某一历史现象的若干成因之间的关系,探索技术对这一系列成因的作用,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活动过程】 【步骤一】通过回顾《中外历史纲要》和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相关知识,使学生理解大量劳动实践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步骤二】围绕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三条线索,分组锁定研究的具体领域,明确自己的研究任务与具体问题之后,经过相互讨论,树立清晰的问题意识,写出自己的研究计划;也可以小组协作,明确人员的分工、搜集资料的路径方法、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步骤三】各组形成书面研究报告后,进行分组展示,推选代表汇报研究成果。针对每一组特定的问题,展开全班讨论,并解决分歧,进而形成全班的总结报告。 【活动说明】 人类历史前进不息,它囊括了人类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按照唯物史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演进过程及其背后的推动因素,是我们学习历史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本次活动的设计旨在围绕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三条线索,探究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生活变化产生的革命性意义。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对象并进行史料实证的能力。 【活动展示】 导入展示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提到: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设计意图】围绕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展示分为三个环节农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信息革命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正式展示: 一、第一小组展示《农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1.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非金属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 (1)生产工具的非金属时代,分为单体生产工具(握在手里直接使用)和复合生产工具(将各个部件组装在一起的生产工具,如弓箭)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工具为单体生产工具,这一时期工具粗糙,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磨光和钻孔技术应需而生。新石器时代各种复合工具成为生产工具主流。 (2)生产工具发展的第二阶段为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冶炼技术的发明标志人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入新阶段。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在哪个地区,青铜资源有限及其自身硬度问题导致其无法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大量的非金属工具依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主体。 (3)生产工具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为铁器时代。中国冶铁技术约起源于公元前10世纪,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发明了生铁和生铁炼钢技术,大大提高了农具的质量。 2.工具的进步尤其是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从集体劳作转向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春秋战国时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