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27617

2021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391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2021年,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
  • cover
语文园地 1.交流并总结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认识并临摹行楷,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5.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结合本单元学习经验,交流并总结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相关课件及视频 2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并总结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师:中国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到了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到了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继续学习。(板书:语文园地) 二、再读课文,探究交流 1.请学生浏览《北京的春节》,回答问题。(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 (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4) (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段落字数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提及? (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得一样多?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表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篇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板书:详略得当) (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和场景。) 2.先回忆再交流:本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的主次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教师可围绕“分清主次促阅读”来适时总结。 3.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的习作,你选择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详略的?教师可围绕“详略得当助表达”来帮助学生提出建议。 4.总结。 三、揣摩优美词句,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1.(板书:词句段运用)课件出示句子,体会画线词语的特点。 2.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 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可以避免重复,使语言表达更丰富、多样,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板书: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 4.全班交流: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想想它可以用在哪里? 教师小结:原来这些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组近义词。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板书: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师: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附加一个说法,比如课本中“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糕”与“高”同音)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的吉祥寓意吗?请和同学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课本中的练习。 五、教师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长歌行》。鼓励学生提前了解《长歌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详略得当 词句段运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 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临摹行楷,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2.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做到详略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