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732295

【梳理探究】1 《逻辑和语文学习》-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同步教学课件(28张)+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80529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28张,教学课件,同步,必修,语文
    (课件网) 逻辑与语文学习 视频欣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濠梁之辩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培根 (英) 概念 命题 推理 逻辑 内涵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 01 外延 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 02 柏拉图 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 03 反映事物或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 念 没有抓住“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内涵是:有思想,能够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 “人”的外延有:男人、女人;中国人、美国人……;老人、青年、小孩……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全同关系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母亲 妈妈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学校 中学 教师 作家 战争 和平 a b b a a b a b a b 孔乙己明明偷了别人的书,却还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的辩解为什么引来人们的嘲笑? 思考: 偷—窃 文学作品—小说 青年—医生 真理—谬误 黑—白 “偷”和“窃”在概念上本是全同关系,孔乙己却硬把它们说成是全异关系,企图蒙混过关,结果当然引来了人们的嘲笑。 命 题 (不是命题) (不是命题) 在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 今天会下雨吗? 请把烟灭掉!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 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必须对某一事件做出明确的判断。 一般为陈述句,而非疑问、祈使或感叹句。 命题的特点 命题与语句 同一个语句可表达不同命题(在不同语境中) 同一个命题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我把小猫送走了。 小猫被我送走了。 丁先生正在照相。 他在门诊看病。 A 某大副在《航海日志》中写道: “船长今天没有酗酒。” C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三国演义》 B 言外之意: 船长在此次航行中经常酗酒。 “预设义”或“隐含义” logo 分析《雷雨》中鲁侍萍说的两句话的潜台词。 鲁侍萍(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所以他已经年满18岁了。 他有选举权,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由已知命题推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 推 理 三段论推理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个三段论推理正确吗? 由两个包含有共同项的前提, 合理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形式。 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大前提) 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小前提) 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结论) 二难推理 二难题 “你是否已经停止打你的父亲了? 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推理出两种结论,无论选择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琴 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思考探究 有一个岛国,国王对到岛国的外人有一个规定:凡是说假话的人都被处死。但真话假话的判定是这个国王说了算。所以是否被处死,要看国王的心情。国王心情不好时,会认为所有的话都是假话;国王高兴时,可能认为所有的话都是真话。但有一个聪明的人说了一句话,使得国王没有办法处死这个人。 这句话是:我肯定会被处死的。 你能运用“二难推理”分析这句话吗? 人类的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这就是“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同一律 美国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