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33580

9《木兰诗》2课时课件(共76张PPT)+教案+微课+素材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8次 大小:2733379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木兰诗,课时,课件,76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木兰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背诵这首诗;理清全诗的故事情节,理解木兰的形象。   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木兰诗》   2.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自学展示   1.相关的文学常识(投影显示)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2.乐府 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3.花木兰其人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据碑文、《归德府志》和唐朝以来的有关文献分析,花木兰不姓花,而是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汉募兵,本是木兰父 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的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 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 帝。文帝封她为尚书,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后朝廷闻之,召她人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 据今人尚起兴考证,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木兰诗》,系木兰根据其自身经历写成。唐代追封木兰为将军,谥孝烈,并在其故居建祠纪念 。 4.字音字形(PPT) 三、朗读训练 1.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2.听录音朗读,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奏的把握。 3.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圈出诗中押韵的字,体会诗歌的韵律感。 “唧”“息”“思”“忆”; “声”“兵”“名”“征”; “鞯”“鞭”“边”“溅”; “头”“啾”; “飞”“归”; “堂”“郎”“乡”; “将”“妆”“羊”“床”“裳”“黄”“忙”“郎”押韵。 4.根据诗歌各段落内容的不同,读出不同段落的语气强弱变化。 第1、2段:平缓、忧愁、坚定; 第3段:紧张、缓慢,思亲柔肠与征战豪情并具; 第4段:悲壮、缓慢; 第5、6段:欢快、热烈、亲切; 第7段;自豪、俏皮。 四、疏通文意 (一)读懂诗意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2.以小组为单位,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句意。如果小组内无法解决,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最后以接龙形式,一人一句依次翻译全诗。 唧唧声又是唧唧声,木兰当门把布织。听不见织机上的梭子响,只听到木兰在叹息。 问女儿想什么,问女儿思念谁。女儿我没有想什么,女儿我也没有思念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