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84092

主题班会:清明节 课件(24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272104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主题,班会,清明节,课件,24ppt
  • cover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前 言 目 录 清明节的来源 1 清明节的习俗 2 清明节的饮食 3 缅怀先烈领悟革命精神 4 清明节的来源 章 节 一 清明节来历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起源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寒食节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日。 寒食节的传说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封赏了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1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亲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2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演变 古时,寒食是缅怀和感恩为主题的祭扫节日。清明是踏青春游的日子。 后来,清明节演变成祭祖日,在这一天主要是祭祖和扫墓。扫墓从唐朝开始盛行。唐朝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唐玄宗诏令“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随着时间的迁移,寒食节的习俗渐渐融入了清明节。后来就逐渐转变为清明扫墓了。 清明节的习俗 章 节 二 扫墓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耕夫召募爱楼船, 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