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794447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共15张PPT)+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5-1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109480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3.1,15张,练习,同步,PPT,课件
    (课件网)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 文字叙述 符号语言 图形 相等 两直线平行 ∴a∥b 相等 两直线平行 ∵ ∴a∥b 互补 两直线平行 ∴a∥b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1=∠2 ∠3=∠2 ∵∠2+∠4=180° a b c 1 2 3 4 1.平行线的判定 回顾与思考 方法4:如图1,若a∥b,b∥c,则a∥c. ( ) 方法5:如图2,若a⊥b,a⊥c,则b∥c. ( )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其它判定方法 a b c 图1 a b c 图2 图形 已知 结果 依据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1 2 2 3 2 4 ) ) ) ) ) ) a b a b a b c c c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a//b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a//b 两直线平行 3.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填一填 ∠1 ∠2 ∠3 ∠2 ∠2+∠4= ( ) ° = = 180 ① ∵ ∠1 =_____(已知) ∴ AB∥CE ② ∵ ∠1 +_____=180o(已知) ∴ CD∥BF ③ ∵ ∠1 +∠5 =180o(已知) ∴ _____∥_____. AB CE ∠2 ④ ∵ ∠4 +_____=180o(已知) ∴ CE∥AB ∠3 ∠3 例1 如图: 1 3 5 4 2 C F E A D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应用 讲授新课 例2 已知∠3=45 °,∠1与∠2互余,试说明AB//CD. 解:由于∠1与∠2是对顶角, ∴∠1=∠2. 又∵∠1+∠2=90°(已知), ∴∠1=∠2=45°. ∵ ∠3=45°(已知), ∴∠ 2=∠3.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2 3 A B C D 例3 如图,AB//CD,∠A=100°, ∠C=110°,求∠AEC 的度数. E A B C D 2 1 CD EF 1 2 1 2 80 80 70 70 150 F 解:过点E作EF//AB. ∵AB//CD,EF//AB(已知), ∴ //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 =180o,∠C+∠ =18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A=100°,∠C=110°(已知), ∴∠ = °, ∠ = °(等量代换). ∴∠AEC=∠1+∠2= °+ ° = °. 1.填空:如图, (1)∠1= 时,AB∥CD. (2)∠3= 时,AD∥BC. D 1 2 3 4 5 A B C F E ∠2 ∠5 或∠4 当堂练习 2.直线a,b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 ①∠1= ∠2; ②∠3= ∠6;  ③∠4+∠7=180o; ④∠3+ ∠5=180°, 其中能判断a//b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④ 1 2 3 4 5 6 7 8 c a b B 解:过点C作CF∥AB, 则 _____( ) 又∵AB∥DE,AB∥CF, ∴_____( ) ∴∠E=∠____(          ) ∴∠B+∠E=∠1+∠2 即∠B+∠E=∠BCE. 3.已知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 请完成填空: CF∥DE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 B C D E 1 2 F 4.已知AB⊥BF,CD⊥BF,∠1= ∠2,试说明∠3=∠E. A B C D E F 1 2 3 解: ∵∠1=∠2 ∴AB∥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 ∵AB⊥BF,CD⊥BF, ∴AB∥CD ∴EF∥CD ∴ ∠3= ∠E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判定: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的关系. 推平行,用判定. 性质:已知平行的关系得角的关系. 知平行,用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 作 业 A层作业:数学书第22~23页,1、2、3、4、5题。 B层作业:如图,已知AD∥CE,∠1=∠2,说 明AB与CD的位置关系,理由是什么?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