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800510

闽教版(2020)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5课 顺序结构 教案(2课时)

日期:2025-04-2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4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2020,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5课
  • cover
第11-12课时 顺序结构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题1阐述了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介绍了常量和变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随后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利用赋值语句和输入函数对变量进行赋值,以及输出函数的语法格式。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教材给出了许多小例子,同时以交换变量值和转换摄氏华氏温度为例,强化巩固了本主题所教授的各项知识要点。 主题2对C语言中常见的算术运算符做了介绍,并通过用编程解决两个实际问题向学生展示了算术运算符的具体用法。 本课所学的常量、变量、数据类型、输入输出语句等基础知识,在将来几乎每一个程序中都能得到体现和运用。这意味着教师要带领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课所教授的知识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除了进行相关知识概念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了动手编写和创造自己代码的能力,才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这部分基础知识。为此教师在自己的力范围之内,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一些其他的简单样例,帮助学生巩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 教学对象分析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程序流程,它在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从中不难找到类似的例子进行类比。结合生活知识和以往学习经验,学生在理解顺序结构程序流程方面应该不会存在特别大的困难。 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有它自身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特别是取模运算、自增和自减运算,在以往的学习中并不涉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做好课堂讲解和举例示范工作。 掌握好算术运算符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好程序设计的基础,本课的教学将为学生的程序设计知识框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常量和变量的定义方法。 2.理解赋值运算的含义。 3.掌握输入输出函数和常见的算术运算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数据类型。 (2)赋值运算的含义。 (3)算术运算符 2.教学难点 (1)输入输出函数的用法。 (2)“/、%、++、--”算术运算符的功能。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取模运算、自增和自减运算等,通过课堂用例将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展示给学生。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上设定编程任务,让学生体会各种不同数据类型的变量和常量,输入函数与赋值语句对变量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 C语言源代码样例。 教学过程 第11课时 一、引入新课(5分钟) 1.引言:编程中最本质和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存储数据,一个是处理数据。其中存储数据是处理数据的基础,也是编程所要面临的第1个问题。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数据? 预设回答:语数英的考试成绩,学生的年龄,出生日期和年份,今天的气温等。 二、学习程序中的数据类型(10分钟) 1、总结学生的课堂回答,提醒学生:在我们上一课所讨论的计算矩形面积的程序中,矩形的长和宽就是我们要处理的数据。 不仅仅这些数值是计算机所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有的时候比如像我们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等,这些也是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数据的基本类型总体可以分为数值类型和字符类型。 2.结合课本主题1,介绍基本的数据类型。 3.提问:为什么在C语言中同样是数值类型却分为整型和实型两类? 4.展示教材P63的示例2,布置课堂任务一:将示例2的代码输入Dev-C++。尝试着改变教材中给出的数据,观察运行结果的变化。 5.提问: (1)改变数据后再运行程序,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变量a、b、c具有怎样的特性? (3)是不是向a、b、c输入任意的数值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你对此有何猜想? 6.总结学生的回答。 7.讲解变量的作用,变量是用来存储需要改变的数据的。 8.提问:大家想想看,我们在写程序的时候,有没有可能需要存储一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